2018年以来,南阳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强力实施“两轮两翼”战略,聚焦聚力九大专项,深入开展“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重抓重推3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省市重点项目、“3个30”(在建、开工、谋划各30个)重大项目等,在项目提质、提量、提速上爬坡过坎,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重点项目建设平地起“谷堆” 1月16日,隆冬时节寒气逼人,但南阳各个大项目工地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局面,工人们只争朝夕,以时不我待的工作激情在冲刺工程进度。 总投资19.6亿元的南阳月季园、总投资20亿元的南阳高铁片区起步区、总投资10亿元的南阳白河大数据产业园等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郑万铁路南阳段和蒙华铁路南阳段正在进行铺轨施工,天池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总投资11亿元的卧龙防爆高效节能电机产业化项目,总投资5.3亿元乐凯华光印刷科技环保型数码印刷版材、数字化柔版生产线,总投资10亿元的南阳浩帆车辆年产50万套新能源汽车后桥精磨齿轮等125个工业项目竣工试生产…… 据相关数据显示, 重大投资项目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125个工业项目竣工试生产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重大前期项目有序推进
南阳市委书记张文深形象地说:“项目建设平地起‘谷堆’,成为南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独具特色的三大“发动机” 短短一年时间,南阳大项目建设缘何取得如此骄人成绩? 南阳市发改委主任乔长恩告诉记者,这源于独具南阳特色的三大“发动机”。 第一个“发动机”是强有力的作战“指挥部”。南阳市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为常务副组长的全市“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先后出台了《南阳市2018年“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实施方案》《2018年项目建设督导考核方案》等,让项目建设有了强有力的推动力。 第二个“发动机”是领导分包“三专”推进。该市对九大专项、省重点项目、“3个30”重大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分包联系,逐项目专题研究,制订专门工作方案,专班推进。对市重点项目实行县处级领导分包,每个项目明确一至两名领导分包协调推进。市级领导率先垂范,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针对重大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第一时间召开现场会和专题推进会协调,限期解决。 第三大“发动机”则是督导考核。南阳建立项目问题清单,每月对各县区、市直有关单位重大项目推进中存在问题进行集中收集、梳理归纳,建立问题清单,明确责任部门进行问题交办。同时,年初对“3个30”重大项目、省市重点项目、3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确定年度工作目标,纳入县区和市直部门年度绩效考评,一月一通报,一季度一考评,年底综合考评奖惩。 创新服务助力项目“快步跑” “原来需要25天办的事儿,如今5天就办好了。”这是负责南阳理工学院东校区扩建工程各项手续办理的桂林坡的直接感受,也是南阳很多办理过项目审批的企业负责人的感受。 以前重大项目审批推进起来,手续的烦琐和时间的漫长,足以让很多企业一声叹息。为此,按照全市关于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部署,南阳市发改委牵头推行投资项目审批试点工作,实行重大项目联审联批“6628”推进机制,对新开工重大项目全部纳入联审联批审批范围,对项目单位开展事前综合辅导,积极推行联审联批、“多评合一”、“联合审验”等创新实践,最大程度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目前,南阳市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将审批时间压缩到100个工作日,比全国试点地区又压缩20个工作日。2018年计划开工的112个市重点项目,共完成656个审批事项。 孤掌难鸣,为使项目审批快点再快点,该市多部门联手提效能。南阳市国土资源局对重大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特别是对省重点项目实行单独组卷报批,跟踪服务;南阳市环保局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指导项目单位加快办理环评手续;南阳市金融办创新投融资机制,组织项目单位与金融机构开展对接活动,帮助协调了大量信贷资金…… 踏实而坚定的2018年渐渐远去,面对已经到来的2019年,乔长恩说,2019年南阳市将重大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提升、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作为重大项目谋划重点,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初步谋划906个重大项目,计划投资1221亿元。目前,对纳入重大项目储备库的项目,正进一步细化,为项目早日开工提供条件。 |
|
来自: 公司总裁 > 《故乡/古迹/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