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成学:将行完学富立为做人的标准

 我的书海601 2019-03-05

  苏氏从宋代流传至今的家训专著有两部:一部是苏辙的《遗言》,另一部是宋代宰相、科学家苏颂的《魏公谭训》。

  苏氏家训的一大宗旨,就是强调子孙要学习儒家经典著作。苏颂在《魏公谭训》中,给子孙立下的做人标准是“行完学富”。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标准,即操行道德要完美,学识智慧要宏富。

  苏颂以“行完学富”为子孙做出了榜样,明代刘定之评价苏颂说,“所尚于君子,其大端四者焉:言有章也,行有则也,孝于家也,忠于国也。凡此四者,公皆有之,可谓君子也。”《宋史》这样评价苏颂学识之宏富,“自书契以来,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图纬、律吕、星官、算法、山经、本草,无所不通。”

  苏颂的学识和品德得益于家教。苏家有诗礼传家的传统,正因为如此,苏颂本人对治家也非常重视,从《魏公谭训》、《家训诗》和其他诗文中的家训之言可以看出,苏颂治家主要呈现出这样的特征:

  一、重视文化知识

  在苏颂看来,一个人如果根基不正,为官必不正,为人亦不能正。为此,他要求子孙必须从读书着手,即深研圣贤之书,探求精神。他认为读书是有为的前提。他给子孙的诫言是,“非学何立?非书何习?终以不倦,圣贤可及”,“学问不沾洽,何由垂望闻?”

  他在《魏公谭训》中对子孙的读书提出了“广读博学”、“学贵于勤”的要求,凡当时社会上的学问,他不仅都有涉猎,而且还有较深的造诣。他强调“人生在勤,勤则不匮”,经常告诫子孙要抓紧时间,勤奋学习。

  二、道德先于文华

  苏颂治家秉承“道德为先,文华次之”。《魏公谭训·家世》中说:“吾宗自许公显于唐,其后或隐或显,以至于今,仕本朝者七世矣。忠孝文行,士大夫以为名族。汝辈宜慎守家法,勿使坠废,则吾无忧矣。文华犹可后也。”

  苏颂曾以祖父苏仲昌为道德楷模教育子孙。苏仲昌因德操懿美,被荐贤良方正科,“进卷者百余人,为天下第二。”又因不畏权贵,被“赐食学士院,给笔札,使尽言之。”苏颂用祖先的正直品格及取得的殊荣激励子孙。

  三、身教重于言传

  在苏颂大量的家训言论中,多数是以自身为教。他首先以自身刻苦学习、终成大业的经历教育子孙,认为就学宜早。苏颂说,“《大戴礼》曰:‘八岁就外傅,教小艺。’”而自己是五岁学《孝经》、《尔雅》和古今诗赋,并能成诵,告诫子孙应尽早就学。

  他又以自己致学之勤教育子孙,“人生在勤,勤则不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此其理也。”他训诲子孙,学习不仅要勤苦,而且要勇于拼搏,不失时机,“趋时如鸷鸟猛兽之搏,为学亦须如此,所以云:时哉,不可失也。”苏颂还勉励子孙应勤于向师友学习,向广大劳动群众学习。这样的理念对他后来创造水运仪象台和编撰《本草图经》都起了重大作用。

  四、持家以孝,治事以公

  苏颂的家教以孝为本。《魏公谭训·家世》中专门记载了苏家孝悌传家的历史,其先祖苏光诲“性至孝,母夫人年逾八十,旨甘皆亲调……太夫人有疾,衣不解带,药必亲尝,焚香祷祠,寝食皆废,邻郡闻风向慕。”

  苏颂与以自身孝敬尊长的往事,教育子孙。苏颂任大理寺丞、馆阁校勘时,俸禄只有一千七百钱,租房、养车马就用去三分之一。自己与妻子虽过得清贫,但还是将祖母、母亲、两位叔叔、两位姑姑,迎入京师孝养,与尊长共享天伦之乐。

  苏颂的家教还提倡治事以公。苏颂与杜衍是挚友,曾多次得到宰相杜衍的举荐和悉心指导。后苏颂任相,杜衍的独生子任南都副长官,苏颂一视同仁,并无特殊照顾。

  元祐七年(1092),苏颂与吕大防同时为相,吕大防提议按惯例将“累任京局”的苏嘉以“宰相子弟,例除馆职”。苏颂批评说:“馆阁乃朝廷育才之地,岂可令子弟以例得之。”由于苏颂的坚持,吕大防遂罢其初议。

  苏颂治家,以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为立身之本,教育子孙要终生读圣贤之书,向圣贤学习。作为家教专著,《魏公谭训》不仅记述了苏颂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而且也总结了前人和长辈的教育经验。苏颂从自身的经历和社会经验出发,教育子孙应如何孝敬尊长,如何敦亲睦族,孝悌传家,以此向世人说明如何做人,如何为官,如何爱民,致仕后如何持家教子。(中国苏颂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管成学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