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刻讲堂】识印(十一)

 攸州刀郎 2019-03-06
编者按


02

识印

汉代是刘邦拥为高帝始(公元前206年)到曹丕取代献帝时止(公元220年),前后经历了426年。划分年代,主要是从出土汉印时作过科学发掘,或根据官职与文献的记载,或两者结合,来考订确切的年代。

按印材制作分

(根据印材制作分,大概有四种分类:铸印,凿印,刻印,琢印,分四期介绍)

汉代的印绝大多数都是铜质铸成。少数印材,有金、银、玉、玛瑙、琥珀、木、石等多种。现按制作手段略述于后:

1.铸印

汉至南北朝时代,无论官私印,多以铸印为多。铸印印材,主要是铜,其次是金、银、铅等金属类。铸印的特点:由于铸印要先制印模,然后以熔化之铜液灌入印模内,冷固后取出。制作要经过数道工序,因此线条一般较粗,转角处多呈浑圆、因而形成铸印具有线条粗重、匀稳,转角圆浑,不露刀痕,含蓄、厚重,有力量等特点。

(1)铸印中金印

有云南出土的“滇王之印”,江苏出土的“广陵王玺”,陕西出土的“朔宁王太后玺”,河南泌阳出土的“关内矦印”等。

滇王之印

朔宁王太后玺

关内矦印

(2)银质铸印

汉代银质铸印有“附马都尉”、“琅琊相印章”、“校尉之印”等官印。私印有1973年出土的“刘骄”。1977年在邗江县汉墓出土的“妾莫书”等。

附马都尉

琅琊相印章

校尉之印

妾莫书

(3)铜质铸印

这一类最多,如“安平矦印章”、“都乡矦印”、新莽时的‘新前胡佰长”、魏代的“关内矦印”,晋代的“殿中司马”等等,均为铜铸印。

安平矦印章

都乡矦印

新前胡佰长

殿中司马

(4)铅质印

铅质印传世品有故宫博物院藏“五原侯印”、“五原都尉章”两面印。《十六金符斋印存》中有“长安狱丞”、“□园□印”两面印。有人见此印无穿疑为铸印之母范。

五原侯印

五原都尉章

长安狱丞

□园□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