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小课堂 | 跟着探春学创业(下)

 昵称37581541 2019-03-06

作者

洞烛

大观园的抄捡,是典型的小事变大事。

这么大的园子,这么多的成年男女,出现一个绣春囊,虽然有点没面子,但也算不上是小概率事件。

当然,事情出了,往小了说,有损贾府的光辉形象,往大了说,发展下去,会毒害像宝玉探春这样的未来接班人。

作为领导,不管当然不对,但是该怎么管,是要综合考量的。

一个制度的尊严,需要领导者去维护;一个秩序的稳定,需要管理者去维持。

所以,遇到事情,除非突发而且紧急,需要动员全体员工一起加入,否则,就不要大动干戈。

外松内紧,举重若轻,这才是长治久安之道,才不会动摇全体员工的信心。

现成有个好案例,就是凤姐查镯子。

凤姐怎么做的?

首先,轻描淡写,把事情压下,然后,相信群众,依靠基层组织,暗中查访。

最后,小偷自然现形。

为啥凤姐不查抄?不搜身?不去翻箱倒柜?

以上说的是宏观,落到微观上,更荒唐。

绣春囊这个东西,是春宫画,不单敏感,而且私密,现在要查这个东西的主人,按王善保家的的说法:

“想来谁有这个,断不单只有这个,自然还有别的东西。那时翻出别的来,自然这个也是他的。”

道理对不对?当然对!

但是,园子里一帮未出阁的小姐,真在谁家查出来了,本来都不知道啥叫“春宫”,这回倒好,活活看了个现成。

这到底是要杜绝性教育,还是在扩散性教育?

作为当时大观园实际的管理者,制度和秩序最深切的维护者,探春虽然未必知道这是要搜啥,但这个行为本身,已经足够让她悲愤交加。

整个大观园,在年轻一代里,有两个坚定不移的“建制派”,对“秩序”的维护最强烈,最严格:

这两个人,一个是宝钗,一个是探春。

宝钗对“建制”的坚持,有她本身的原因,这里先略过不提,而探春对“秩序”的顶礼膜拜,则是一种混合的考虑。

一方面,在当时的社会,贾府这样的公侯世家,天然带有道德上的示范作用,一个有秩序的贾府,是她的荣誉所在,是她深入骨髓的执念;

另外一方面,如果贾府不能遵守礼教,维护礼制,那么,作为庶女,她的基本利益根本无法维持。

于公于私,于理于法,探春要想脱颖而出,除了依靠自身的能力,一个稳定的、道德的、有秩序的贾府内部环境,既是她安身立命最重要的前提,也是她满足志向最重要的保障。

自从《红楼梦》这部书风行天下,对探春的争议就很激烈,最主要的,当然是探春对生母赵姨娘的态度,显得极为“不孝”。

其实,如果仔细翻书去看,我们就会发现,只要是有碍于礼制的地方,涉及到“规矩”的方面,哪怕只是稍有“不确定”,探春都很严格。

从理论到实践,无一不包。

要想创业成功,有两件事缺一不可,一个是策划,一个是执行。

策划之难,不在所谓“金点子”,而在于这些点子,能够和自己所掌握的资源相匹配;

执行之难,不在战术上的一味强攻,而在于战略上的高瞻远瞩。

这两点加在一起,其实是一句胡适在治学上的名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黛玉进府,宝玉赠字,探春第一次出场,当着这么多人,直接说,你宝玉恐怕是杜撰;

理家,恰遇赵国基去世,李纨模糊记得袭人之母是赏了40两,管家娘子又故意使坏不说,想难为探春,但探春的做法,是查先例;

砍学费,是小事,属于职权范围之内,宝玉贾环贾兰,一体同仁,全砍。

搞承包,是大事,探春只是代理总经理,必须要有凤姐的支持:

“虽如此说,也须得回你奶奶一声。我们这里搜剔小遗,已经不当,皆因你奶奶是个明白人,我才这样行,若是糊涂多蛊多妒的,我也不肯,倒象抓他乖一般。岂可不商议了行。”

秩序不乱,分寸的拿捏极为精准。事情要做,但规矩要有,该请示必须请示,该汇报必须汇报。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启示:

大到改革也好,小到创业也罢,不是土匪造反,不是掀桌子推倒重来。

维持现有的制度和秩序,尽量符合常规的运行机制,在关键节点上获得领导的支持和同僚的协助,这是普通人“成事”最重要的保证。

对凤姐如此,对嫡母王夫人,探春做得更好:

探春有心的人,想王夫人虽有委曲,如何敢辩;薛姨妈也是亲姊妹,自然也不好辩的;宝钗也不便为姨母辩;李纨、凤姐、宝玉一概不敢辩;这正用着女孩儿之时,迎春老实,惜春小,因此窗外听了一听,便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

这一段,是在46回,探春理事,是在55回。

良好而稳定的秩序,是探春的心之所系,是她做一切事情的基础,也是她赖以生存的根本,她和赵姨娘的很多矛盾,她的“不孝”,其中的绝大部分,正是她两对“秩序”的态度所致。

她不卑不亢,不慌不忙,她万事都站在“理”上,更站在“礼”上,从里到外,探春都闪烁着“制度”的光芒,她就是制度的捍卫者。

这才是她对大观园的抄捡如此愤怒的原因:

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难为了三姑娘的情怀,难为了三姑娘的志向。

这才是探春的悲剧,生于末世,夫复何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