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成年人较常见,患者常有咽部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或微疼感,具有病程较长,症状顽固,治愈难,复发率高的特点。随着生活习惯及环境的影响,慢性咽炎发病率升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西医目前对其治疗尚无特效药物,大多采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难以根治。中医认为慢性咽炎属于“梅核气”范畴,其病机为肺肾阴虚,咽失濡养,虚火上炎;肺脾郁热化火,循经上扰;肺脾虚弱,气血不足,清阳不升,咽失所养;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脉络痹阻,咽喉不利。笔者结合多年临床诊治经验,对于慢性咽喉炎的治疗常以半夏厚朴汤加减,治愈患者不下数百例。 医案:齐某,女,46岁,初中教师,患者声音嘶哑,患病8年有余,使用多种消炎药物治疗多年未见明显好转,经朋友推荐从海南专程找笔者就诊。患者主诉咽喉深部自觉咽部有痰,但久咳不出,且咽之不下,咯吐非常困难,并伴有大便溏薄,背部冷凉的症状,经诊治舌暗红,舌苔惨白,脉沉细伏,经中医辨证论治为梅核气即慢性咽炎,并属阳虚痰凝气阻证。 遂给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开方如下:半夏15g、厚朴12g、茯苓15g、生姜10g、苏叶10g、附子10g(先煎)、炙甘草10g、黄芩10g、桔梗10g、威灵仙10g、浙贝母10g、僵蚕8g、薄荷8g、射干5g、木蝴蝶5g,遂开10剂,水煎服,每日分2次温服,并叮嘱患者保持心情顺畅,戒怒远烦。 服4剂药后患者微信反应,咽喉异物感明显好转,服后大便溏薄及背部冷凉有所改善,心烦、口苦以及胸闷等诸症亦好转。遂叮嘱其继续服药,服药完毕后,咽部症状及全身症状基本消失而告愈,患者10日后复诊开7剂予以巩固治疗,以免复发。 案解:经诊治患者咽部症状较重,病程较长,并有明显的背部寒冷和大便溏薄,给予半夏厚朴汤行气去顽痰散结,茯苓淡渗利湿助半夏化痰,生姜、苏叶芳香行气、和胃止呕,辅以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黄芩清热燥湿,僵蚕和薄荷利咽散结,威灵仙可祛湿通络,炮附子温中通阳祛寒,桔梗和甘草通窍开音,射干和木蝴蝶清热利咽,诸药合用可发挥理气散结、清热化痰、行气、去寒之功效,对治疗患者咽部不适的症状效果好。 半夏厚朴汤源自《金匮要略》,是主治咽喉部有异物感的专用方,对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疗效显著,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消炎止痛、祛痰止咳、改善肌肉痉挛、松弛肌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可有效缓解刺激性咳嗽症状,并减轻患者声带及咽腔黏膜充血,加快病情恢复。 临床运用半夏厚朴汤治疗时需辨证加减,对于胸胁部疼痛有定处者,可加桃仁10g、红花5g治疗;对于食滞而腹胀者,可减甘草,加神曲、山楂、鸡内金各10g治疗;对于胸脘不畅者,加旋覆花、陈皮各10g治疗;对于肝气郁结者可加香附、青皮各10g治疗。 文章来源于网络,作者刘海青,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上用药供您参考,具体用药以临床医生指导为准。 ![]() ![]() ![]() |
|
来自: liuqingxun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