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汉游学

 广西梁建闻 2019-03-06

在这两周中,我进行了“无任务体验”——没有任何任务,不能加入团体学习,也没有任何人引导自己的学习。可以说,这两周我一直处于没有任何管束下的一个“透明人”。那么这两周我是怎样度过的呢?我从中又有哪些收获与感悟呢?这些都需要我对这次体验进行一个细致的总结,以让我对这次的体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及对未来有一个细致的规划,以用我的改变重新获得加入团队的机会。

一,整个“无任务体验”中我的状态。

在这整个体验中我是非常低落消沉的,这体现于:

1.每天不知道要干什么,无所事事。

    我不会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而有没有高手引导自己该如何提升自己,所以我不知所措,整天看着别人干什么,我也去干什么,比如别人在看《可汗学院》,所以我也会去看,但由于没有良好的自制力,及环境的督促,所以我总是坚持不下去。记得甚至有一次,我无聊地在电脑上下载了5款杀毒软件不停地杀毒,浪费了不少时间。

2.跟随别人学习,效果不佳。

即使我看着别人学什么跟着学习,但是别人有任务的督促及环境的影响,都肯定会认真完成,但我并没有良好的自制力,也没有别人来督促自己,所以我取得的效果远远不如同伴,再拿《可汗学院》举例子,别人都以此当成教材进行备案,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我只是当做闲书翻了翻。所以差别巨大。

3.被“排斥”在群体之外。

由于同学们都被特别叮嘱:千万不能和一漓交流学习方面的内容,也抱着“为了一漓更好成长”的想法,我被“遗弃”在群体之外,只能和他们开开玩笑,便再也无法深入交流。而看着他们在为学业拼搏努力,而自己只能坐在这看他们,被他们再度甩下一大截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个“透明人”。

4.自己的心理压力

由于之前也察觉到了自己状态的不佳,担心自己无法走过这一关而被学堂淘汰,所以自己很有心理压力,这也是导致消沉低落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包袱。

再加上“看着他们在为学业拼搏努力,而自己只能坐在这看他们,被他们再度甩下一大截的时候”的忧虑与焦躁等等心态,我整个状态就越发地焦虑与纠结。总而言之,我的整个状态就是在轻松,到焦虑再到解放一步步过度而来。

那么,从整个状态的转变又有什么收获呢?

二,整个“无任务体验”中我的收获。

先说一说,我在观念上的转变:

1.任务对我这种人的帮助。

之前,朱老师在茶话会上说的话,我很认同:你要先弄清楚自己是怎样的人,适合怎样的学习模式,怎样挑选适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最好的。而通过这两周的体验,从我上述的状态中,我意识到了我是一个自制力不强,并且不会很好规划自己学习生活的人。自制力不强,我需要任务,需要环境的督促让自己努力提升,不会很好的规划,需要学校、团队给予一定的课程安排以帮助自己最好的成长。             

所以,任务能够非常好的帮助自己成长。

2.任务,最好的成长方式。

     我有很大一部分抗拒任务的心态原因是因为我总想着一步成天,而偷懒,不喜欢其中所要付出的努力与艰辛。但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笑的笑话,也是一个悖论:你想要提升思维,但你却不写文章,不思考问题,那么如何提升思维呢?

而在整个无任务体验中,我也一直在思考另一个问题——除了完成任务以外,是否有其他方式能够帮助自己迅速进步呢?可就连“听老师上课”这个方法,其实也是要完成任务的,比如老师教导了我们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维,难道学生不试着思考分析一个问题一锻炼自己吗?再比如老师教导了人际关系的处理,就需要任务,让学生去多交交朋友,进行锻炼,以确保学生对道理的理解透彻。

所以,任务是最好的成长方式,想要成长,就必须通过多多练习任务的方式。

3.任务是自己的选择,实现目标的小阶梯。

让我们来假象一下,假设我想在35岁的时候成为心理大师,那么,我在20岁的时候,我就必须有非常成熟的思维与心境。我在18岁的时候呀,身心思就要非常成熟,能独当一面。以此类推,我要在明天就比今天更上层次,更进步一点。

而如何才能在今天比昨天更进步一点呢?

答案很简单:努力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因为这些任务就是为了引导自己学习的方向,告诉自己该往哪方面努力,也是为了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所以,如果能认真尽力完成任务,我的水平就能比昨天更加有进步。

总而言之,我认为任务可以很好的保持成长的状态,让人充满斗志与前进的动力。而我也不仅对任务的观点也有很多改变,而且在实际的方面也有很多感触:

1.热爱任务。

从原来的抗拒任务,经过两周的体验后,在认识到了任务的重要性,以及体验到了没有任务的痛苦感觉后,我现在对任务充满了期待,并且在这几天有任务的时间中,我也因为有任务可做而非常地开心。所以说,我对任务的感觉也彻底改变,我喜欢上了任务。

2.主动寻找任务。

    朱老师曾说过学生分为三个层次:从一般学生(体制)——抗拒任务,整天想到的是如何玩乐享受,转变为优秀学生(聪颖、卓蓝),给自己找任务,想到的都是提升,在转变为老师角度,以老师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

而经过两周的体验后,我虽然没有达到优秀学生的状态,但也从一把学生提升至两者中间。

我原来是很抗拒任务的,经常想的是:老师什么时候能少布置一点任务,让我多有点自由时间来干自己想做的事情,如休闲放松等等,因为我还是再为别人学习,觉得学习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而现在我知道提升自己,完成任务并不是一件很累的事情,而是我需要做的事情,我想做的事情。所以我现在欢迎任务,并且努力给自己安排任务。所以虽然还没有达到聪颖、卓蓝的那种境界,但是也在不断靠近。

     以上便是我在两周“无任务”体验的主要收获。而我认为光在体验完后有所改进不行,要把这种感悟和改变一直延续下去,那么我要怎样把对任务的喜爱延续下去呢?

三,对未来的规划。  

     我认为我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上进愿望不强烈,或者说,没有被自己激发出来,所以很多事情我都没有尽力做到最好,去努力提升自己,对一些任务与练习抱着排斥的心态。因此也是说,我内在的一股劲散了。

     所以,我最需要做的就是重新强烈激发自己的上进愿望,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每日坚持冥想及日课。

在日课与冥想中多想一想自己的动力来源,如自己的人生目标,超越其他同学等等,及经常跟自己交流任务的意义。

2.在完成任务前,多思考自己做任务的意义。

     最后,也希望自己能真正把对任务的理解延续运用至生活中,能尽快调整好状态,也希望,我们组的同学能重新给我一个加入小组的机会。                     

      ——2015.4.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