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樯橹”,还是“强虏”

 bodleian library 2019-03-06
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说的是曹操渡江南征,孙刘两家联盟抵抗,用计火烧战船,烧尽了曹军的八十三万人马。这个历史故事经过了《三国演义》的多年传播和京剧《借东风》的久演不衰,可以说早已家喻户晓。

  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写的就是这个题材,其中有句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赞美周瑜有着指挥若定的军事才能,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消灭了敌军,塑造了“雄姿英发”的周瑜形象。

  但是词中的“樯橹”二字在不同版本上有的写为“狂虏”或“强虏”,所指就大不一样了。樯和橹是帆和桨,指的是船;虏是对北方外族的贬称,指的是人(此处代指曹军)。“灰飞烟灭”的如果是“樯橹”,就是烧光了船;如果是“狂虏”“强虏”,则是烧光了人。我认为,苏轼用的是“樯橹”。

  《三国志·周瑜传》引《江表传》云:赤壁之战之后,曹操给孙权写了封亲笔信,信中写道:“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很明了地写了当时的事实,即在两军对垒、决战之前,曹军因北方人不服南方的气候与水土,患了流行的瘟疫,严重损伤战斗力,曹操只好主动把船烧掉,自动退兵了。因此让周瑜博得了轻易获胜的虚名。

  苏轼是个博览群书、学养深厚的诗人,他不可能轻信烧死了八十三万人马的传说,同时他也肯定读到过曹操写给孙权的这封信,所以他才在词中使用“樯橹”而不用“强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