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能拿的出手的大臣,也就那么几个,无论别人的对他的评价如何,但是曾国藩的确是个有才能的人,从原本一介文弱书生,到后来带兵镇压太平天国,当的是文官干的却是武官的活。没办法,谁让清朝八旗子弟彻底丧失战斗力,历史上无论是哪个少数民族入侵中原,没有多久就会被安逸的生活瓦解意志。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时,清朝人心惶惶,这场起义声势浩大席卷半壁江山,将繁华的南京城打了下来。如果不是洪秀全贪图享乐,可能清朝江山已经易主了。曾国藩临危受命,组建了湘军,谁都没想到这一群乡勇成了救命稻草。在其他军队被打的节节败退的时候,只有曾国藩的湘军能在与太平天国战斗中略占上风。 而当太平天国内部叛乱频发时,曾国藩却是稳如泰山,这是为何?因为曾国藩有识人之能。曾国藩的《冰鉴》一书想必大家有所耳闻,放在今天妥妥就是一本心理学书。曾国藩能相人,不是依靠八卦算命,而是观察一个人细微之处,从中得出结论。 每当有人来投靠他时,要不了多久曾国藩心中就对这个人有判断,该不该用,或者放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单论用人水平,晚清几个中兴大臣没一个能和他比的。关于他看人的能力,还有一个故事。 曾国藩是地地道道的湖南人,他有个湖南老乡来投奔他,初见此人外貌敦厚老实。曾国藩热情的接待了他,还准备给他安排一个差事,也算是尽了同乡之谊。期间请这个老乡吃了一顿饭,军中环境简陋,也是很普通的一顿饭菜。吃饭的时候,曾国藩看到他一个小举动,饭后就给了他一些钱,打发他回去了。 这让老乡很莫名其妙,他肯定不甘心就这样走了,又找到了曾国荃。曾国藩知道后给出了原因。当时吃的粮食不是现代机器加工的精细粮食,饭里面经常夹杂一些稻谷的外壳,曾国藩的老乡家中贫穷,第一次做客吃饭时就把外壳挑出来吃。这就相当于一个大山里面的穷孩子,在外面有人第一次请他吃饭,就将一碗肉中的肥肉全部挑出来扔掉只吃瘦肉。细微之处便能看见人心。 从这一点曾国藩就看透了此人,这个人外貌很有欺骗性,真实为人不像外貌那样老实,如果用他指不定以后会搞出什么乱子,所以给了他一点钱让他回家,老乡听到这些话后也心中有数,自觉离开了。正是曾国藩的细致入微让湘军拧成一股绳,多年来内部从来没有出过什么乱子。这就是今天的内容,喜欢的朋友点个赞,有什么想法可以在下方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