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中国人爱吃,也会吃,中国的美食更是多到可以让你一年365天都顿顿不重样。 可即便是在这千万种美食中,面食也依旧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中国北方的面食足以傲视全球,其中尤以山西和陕西最佳,可到底谁才是中国的“面食之都”? 很多人一说山西大概是:煤。 在山西人看来,能准确表达山西人风骨的标签,其实还是那碗山西面。面不仅是小麦做的,高粱、玉米、大豆、绿豆、土豆、荞麦、小米、榆皮、藜麦等都可以做成面。 这些面在山西之外省份不常见,但是在山西基本是家家户户的家常便饭,而且,粗粮对身体好哦~ 白日依山尽,黄海入海流。东到娘子关,西到黄河边,南到风陵渡,北到雁门关,面食文化弥漫在山西的每一个角落,流淌在每一个山西人的血液里。 山西人对面简直爱到发狂,不夸张地讲,一个山西人一年吃面的顿数大概比外地人一辈子都多。 在做面这件事上,山西人开了上千个脑洞 拨鱼儿、掐疙瘩.、蘸片子、栲栳栳、包皮面……光有据可查的面食就有280多种,通过蒸、煎、烤、炒、烩、煨、炸、烂、贴、摊、拌、蘸、烧等多种方法制作来做面食。 山西人做面,基本上是手边有什么就用什么,用擦菜的板子擦面,用剪刀剪面,用漏床抿面、压面,用筷子戳面,用铁筷子剔面,用弯刀削面,用木棍擀面,实在没工具,还能用手心给你捏成猫耳朵煮个面! 假如你去一个山西人的家里做客,一周三七二十一顿正餐全吃面,都能保你不重样。 虽然种类多,但山西人对面食的分类也是十分清楚的,就拿切面来说,不管你是加了鸡蛋还是加了菠菜汁,切的宽还是切的细,只要是切出来的就是切面,就是换十八个浇头那也叫切面! 除了原料多样,制法之多更是神来之笔。 大家熟悉的面条需要借助刀和面板完成,但是在山西,借助刀还可以做柳叶面、噔噔面等花样。 柳叶面 除了刀,在山西似乎任何物件都可以作为制作面的工具:用擦菜的板子擦面,用剪刀剪面,用漏床抿面、压面,用铁筷子剔面,用弯刀削面…… 1 2 3 ![]() 4 ![]() 如果什么工具都没有,也没关系,有些面单靠手就能完成,比如:揪片、鱼鱼、猫耳朵。 ![]() 猫耳朵 莜面鱼鱼 只有来到山西,你才会知道, 对于吃面这件事,山西人是认真的。 闹他 讲真,刀削面是猪猪的心头大爱! 最正宗的要说大同刀削面了,大同刀削面里要说最经典的那必须是猪肉刀削面,这刀削面妙就妙在一个是面,一个是汤头,好的削面师傅削出来的面筋道,不易断,入汤之后也很清利,比较正宗的店家的汤头也是极其给力,肉汤香浓但是不油腻,口感一级棒! 莜面也好吃呀!莜面还可以做出很多花样来呢,莜面鱼鱼,莜面山药丸子,莜面窝窝团…… 虽然都是莜面做的,但是口味各具风味,莜面鱼鱼炒着吃最赞,莜面窝窝团蘸着卤汤味道超好,凉拌莜面也是很不错的一道餐前凉菜,这些吃法山西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习惯。 大同凉粉是山西著名的传统小吃,尤其以大同市浑源县凉粉出名,是盛夏的消暑佳肴,基本上一到夏天,每顿饭都要有一碗凉粉,配一勺辣椒油入汤超给力! 也叫河漏、和乐,是将豌豆面荞麦面或其他杂豆面和软,用一种木质工具把面压出来的形成许多小圆条,比面条坚、软,在北方很常见,山西的河漏也可以说全国闻名了。 ![]() 如果把中国地图看成一只雄鸡的话,那么,陕西正好就坐落在“胃”的那个位置。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怒吼秦腔,吃一碗干面喜气洋洋,没有辣子嘟嘟囔囔。陕西人爱吃面,这是出了名的。 ![]() 对于陕西人,没有什么是老陕的一碗面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加上一瓶冰峰,即便没有花式浇头的辉映,也能吃出麦子的香甜。 冬天天冷,下一锅珍子面吃饱暖身,春天天暖,来一碗油泼面端上桌来;夏天天热,端一盆蘸水面边捞边吃;秋天天凉,热汤面蛋花面随意变换。 相对与山西来说,陕西面的种类不多,可三原的疙瘩面、岐山的臊子面,西安的油泼面、户县的摆汤面,杨凌的蘸水面、biangbiang面......哪个都是一顶一的美味! biang biang面,也叫裤带面,在面的家族里,它是众望所归的老大:有最大的个头,最多的笔画,用最大的碗,也最大限度的填满对饱足的定义。 一寸多宽的面条,在扯面师傅的手里欢快起舞,biangbiang地击打着面案,再截成一段段的投入滚开的大锅中,两沸即成,洁白如玉的面条,配上绿色的小青菜、西红柿鸡蛋臊子、肉块,撒上鲜红的秦椒面和碧绿的小葱,热油一泼,香味四溅。 ![]() 油是正经的油,泼是撒泼的泼。陕西油泼面面观纯粹且浓烈,品之粗鲁又尽兴。 宽度、厚度和韧度恰似三维世界的三个维度,又如女性的三个维度,勾勒出油泼面的态度。油泼面的精华全在油的温度和辣子细腻度。 有时候家乡的记忆,就是油泼时那一声醉人的滋啦~ “薄如纸,细似线,下到锅里戏秋千,盛到碗里莲花转,柔软口感,饱了也要加三碗。”这首歌谣是我们陕西子弟童年传统节目,没有人不会唱的。 正宗的“臊子面”不仅以“酸、辣、香、薄、筋、光、煎、稀、汪”九大特点享誉陕西,而且以独特的食俗将三千多年的祭祀礼仪保留传承到今,堪称美食里的活化石。 摆汤面与一般面吃法不同,最重要的就是那碗老汤,越是陈年的越好,黑黑的酱油色,上面漂满切碎的韭菜叶。吃时,夹一小箸面条,放入汤里摆一摆,然后再吃。 摆汤面吃法有三个讲究: 第一,汤汪味厚,讲究亮汤鲜菜;第二,面薄性筋,讲求薄切细擀;第三,汤面分碗,一碗盛臊汤,汤煎臊鲜,撩人食欲。 正宗的老陕都不说“吃面”,而是“咥(dié)面”。以“老碗盛食”,在饥劳饿透之后奋力扒拉碗中的食物。兴致起了,得要是蹲着或者站着,吃的时候发出令人垂涎的声音且酣畅得大汗淋漓...咥面,是一种欢畅,是一种豪爽。 ![]() 关于山西和陕西“面食之都”的讨论,由来已久,无论是从历史传承的角度还是面食的做法和种类来看,山西和陕西的面食既有相似之处,又各有千秋。 有人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更何况山西“面食之都”的头衔,可是经过官方认证的! 也有人说,关中平原沃野千里,小麦在这里的发酵早就炉火纯青,陕西的“面食之都”才更深入人心。 其实,两个省份的面食虽然不同,但人们对于面食的热爱却是相同的,不管是山西的面食,还是陕西的面食,它们都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骄傲。 更何况在北方的面食文化传至南方后,又衍生出了更多的面食种类和做法,丰富了中国的面食文化,这才是最了不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