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别人不喜欢你?

 长沙7喜 2019-03-06
1

我们公司之前有个同事,暂且称她为A吧,在公司刚过实习期,准备转正的时候被公司辞退了。

但是我和我其他的同事对于这件事完全不觉得惊讶,根本是在意料之中。

A同事刚来就被安排在我们组,跟在我们这些老员工后面学习基础业务。

一个礼拜后,老板第一次给她安排任务,让她两天后出差去和客户谈合作,并且让她当天就把需要准备的材料发到组长的邮箱,让组长审核一下,审核完毕后直接发给老板最后再过目一下。

A表面上答应得很好,并且跟组长保证下班前一定会把材料发过去。可实际上,一直处于磨洋工的状态,一会和其他同事聊天,一会打开淘宝逛一逛,到了下午又点了一杯奶茶慢慢喝,总之一点没有想要完成的样子。

下午,我问她材料准备的怎么样了,她摇摇头,开始和我抱怨:

就给我一天的时间,要准备的资料这么多,而且我还是第一次弄,时间哪里够!对于我这个新人来说也太难了吧,感觉老板完全是在刁难我。

可想而知,到了下班她只准备了一小半材料,组长也不得不留下来陪她一起加班,结果弄到晚上十点多才把材料发到老板那里。

期间还看她发了个带有愤怒意味的朋友圈,认为这份工作是在压榨她的精力,吐槽老板不近人情。

然而这只是开始,在这之后,每次面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A都习惯性的选择刻意逃避或者拖延,用自己无声的态度去抗拒老板安排的任务。

常常表面上答应得很积极,背后却不断的吐槽,满腹抱怨。从来不主动请教,工作拖沓,效率低下,也很少遵守自己的承诺,我们组陪她加班也成了常有的事。

渐渐地,我们也都不愿意和她搭档共事,其他同事也逐渐疏远她,很快,她成为办公室里不受待见的那个人。

所以到最后,她被辞退,我们一点也不觉得诧异。

很简单,你对世界的态度决定了别人对你的态度。很多时候,并非身边人在主动离你而去,而是你以被动的形式主动地把自己推了出去。

2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看,A属于典型的被动攻击人格,这是一种以被动方式表现其强烈攻击倾向的人格。

此类人格者,性格固执,内心充满愤怒和不满,但又不直接将负面情绪表现出来,而是表面服从,暗地敷衍、拖延、不予以合作,常私下抱怨,却又相当依赖权威。

他们不能用恰当的、有益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尽管他们知道该如何与别人沟通,但是却极不愿意去做。

明明有很多不满和怨恨的情绪,却又不愿坦坦荡荡、大大方方地表达出来,而是采取只有他自己才清楚的、将事情越弄越糟的“宣泄”方式获得某些心理平衡。

3

其实,这样的被动攻击行为在我们身边甚至是自己身上常常上演。

比如最常见的冷战行为。

你和伴侣发生矛盾后心里非常愤怒。于是摔门走人,拉黑微信一气呵成,再之后不接电话,不回短信,仿佛从对方的世界里突然消失一般。

冷战的人,不会歇斯底里的冲对方发脾气,也不会说出伤害感情的话,但却用冷漠的态度,以及不回应,不理睬,不接触的方式让对方觉得自己像空气一样,完全没有存在感。

其实这样的行为无形中带给了对方更大的伤害,极具杀伤力。

再比如,周末,朋友兴致满满的想要拉着你逛街,你其实是不想参与的,但碍于面子碍于交情,所以选择答应。结果在家里磨磨蹭蹭,故意过了约会时间,再姗姗来迟。

逛街的时候,朋友看中了衣服鞋子,想要征求你的意见,你看一眼直接说“挺好看的,我觉得不错,你自己看着买。”但实际上你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并没有真正的进行思考,只是想敷衍过去而已。

其实从你的故意迟到开始,你就实施了被动攻击。再在之后逛街的过程中,你的敷衍应答更是升级了你的攻击模式,表面上参与了话题,实际上却是在抗拒,用消极的态度来表现出你内心的不情愿。

4

生活中类似的被动攻击行为太多太多,只不过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

边界不清或是不懂得如何拒绝别人的人比较容易产生被动攻击行为。

面对他人提出的请求,虽然内心不想答应,但碍于一些原因又不会对他人说不,这种冲突最终以被动攻击的形式表现出来。

对于具有被动攻击人格的人来说,他们潜意识里害怕失败,害怕冲突,意识上的不敢表达愤怒成了惯性,便会习惯性的忍让,讨好,所以常常做出事与愿违的事。

他们总是会在强烈的敌意和服从中间难以取舍,也因此会引发自身的焦虑和压抑情绪,活得比较孤独。

那么,你是一个具有被动攻击人格的人吗?你的被动攻击行为是否对你的工作和人际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如何调整自己,学会更勇敢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活的更加真实呢?

我们为你准备了这份专业的被动攻击人格评估,评估你的被动攻击行为,让你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表达自己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能够更好地和他人相处,获得更积极的人生。

 --被动攻击人格评估--  

本测试为专业被动攻击人格评估,系统将从悲观主义、言行失调、逃避敷衍、消极拖延、愤怒压抑5个维度来评估您是否存在被动攻击的行为,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让您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表达自己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调整生活工作中的逃避、拖延行为,成长为更真实的自己,与他人更好地相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