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My西西乖 2019-03-07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护展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知识要点

西班牙 葡萄牙 西班牙 葡萄牙 拉丁美洲 西班牙 葡萄牙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墨西哥 阿根廷 玻利瓦尔 西班牙 哥伦比亚 委内瑞拉 厄瓜多尔 圣马丁 解放者 英国 工业 土兵 北部和中部 章西女王 英国殖民者 民族意识 亚洲民族解放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B    解析:见课本第3页。

2.C    解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是反抗殖民统治的运动,因而,是殖民压迫引起独立运动。

3.D    解析:尼德兰、法兰西、英格兰等地名均是欧洲地名,在这些地名的基础上加上“新”字,视为欧洲领土的延伸,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开拓殖民地的形象证明。

4.C    解析:见课本第3页。

5.C    解析:见课本第4页,“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6.D    解析:见课本第4页,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杰出领袖。

7.B    解析:本题考查章西女王的英雄事迹和对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贡献。

8.D    解析:拉美民族独立运动主要反抗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与其他三个选项不同,其他三项反抗对象是英国。

9.B    解析:题干中涉及的事件都是殖民侵略与反抗殖民侵略斗争相关的事件。

10.D   解析:A选项讲述的两国情况是准确的,印度不像拉美一样联合作战,拉美是由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南北联合作战。B选项,印度和拉美两国相比较,拉美的统一领导方面确实是显得突出一些,而印度相对分散。C选项,分析独立运动的斗争对象,殖民国家的实力也是有差别的,英国的实力远在葡萄牙和西班牙之上,因而,印度斗争的对象实力更强大,起义取得成功的难度也更大。D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两国人民的抗争都很英勇。

11.B   解析:凡是对史实本身的陈述,如A、C、D选项便是基本史实,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评价性的表达,则是观点,如B选项。

12.C   解析:C答案,拉美的独立运动是反抗西班牙军队,而不是英国。

二、非选择题

13.

问题一 新航路开辟。遭受殖民侵略,生存空间被剥夺,人口锐减,民族文化濒于毁灭。

问题二 玻利瓦尔,圣马丁;“解放者”;民族独立战争(民族解放战争)。

14.

问题一 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急需开拓市场。发动鸦片战争,强迫中国打开国门。

问题二 印度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勇于献身,为国牺牲,坚强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

拓展与探究

因为拉美各国独立后不团结,没有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和民主共和的先天土壤,加上各领导者和自治政府缺乏经验,还有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不良影响,所以西方的先进理论和制度很难在拉美扎根并成功实践。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知识要点

沙皇 农奴 彼得一世 富国强兵 行政机构 中央集权 沙皇 常备 贵族 功劳 才能 手工工场 文化 科学院 学校 报纸 礼节 生活方式 经济 军事 对外扩张 欧洲 近代化 强兵 科学技术 农奴制 障碍 俄国资本主义 农奴制 内外交困 1861 亚历山大二世 农奴 人身自由 身份 职业 解放 土地 出钱赎买 高出 沉重的代价 转折点 农奴制 资本主义 农奴制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B    解析:可查看课本第7页。彼得一世改革并没有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不能与1861年改革混淆,因而①的说法错误。②③④的说法符合事实。

2.C    解析:列宁的这段话是站在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背景下说的,当时俄国封闭落后,发展缓慢,彼得一世决心改变落后局面,因而推行改革,号召向西方学习。

3.B    解析:本题考查1861年改革的影响。见课本第9页。

4.C    解析:在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的过程中,农奴虽然获得人身自由等权益,却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出钱赎买土地,价钱高出当时地价,有些人甚至因此终身还债。因而,贵族在这个过程中依旧是获利者。

5.B    解析:农奴获得解放后,有了人身自由,这为后来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农奴花高价买地,也客观上直接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资金。

6.A    解析:1861年改革使俄国从封建社会变成资本主义社会,因而是社会性质的改变。

7.B    解析:彼得一世改革是在俄国封闭落后的局面下,为改变国家落后局面而尝试的改革;1861年改革也是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亚历山大二世迫于形势进行的改革:因而都是追赶先进、改变落后局面的努力。

8.D    解析:见课本第8页。农奴花高价买地,有些人甚至因此终身还债,农奴在改革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所以有“欺骗”之说。

9.C    解析:根据各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排序,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法令是1862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也即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开始的时间是1868年,所以答案是C。

10.B   解析:开辟新航路和殖民扩张,都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工业革命的成功让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展开来,继而又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这几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B。

11.B   解析:19世纪60年代,美国内战废除了南方的奴隶制,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落后殖民地的面貌,两国的改革都为本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12.A   解析:英国的圈地运动使许多人失去家园和赖以生存的土地,沦为自由劳动力。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南方的奴隶制,为美国解放了大量自由劳动力。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也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三角贸易则是贩卖黑奴,这些黑奴虽然是劳动力,但不是自由劳动力。

二、非选择题

13.

问题一 封闭落后;蒙古人的入侵和控制,俄国固步自封,不追赶时代发展的潮流。

问题二 内容: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影响: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14.

问题一 原因:农奴制危机,国内矛盾。横线处填写:解放农奴。

问题二 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拓展与探究

改革后,农奴依然深受压迫,没有彻底改变命运,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俄国虽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是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依旧困难重重。

第3课 美国内战

知识要点

四 工业 种植园 经济类型 南北 奴隶制 1860 林肯 奴隶制 1861 南方 南北战争 北方 1862 联邦政府 宅地法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农民 黑人奴隶 1865 南方 北方 国家统一 黑人奴隶 二 资产阶级 统一 奴隶 资本主义 经济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C    解析:从“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南方种植园”可以判断“乱世”是指美国南北战争。

2.D    解析:从“1864年”“美国联邦部队中的黑人团队”可以判断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情况,直接原因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3.A    解析:19世纪60年代,美国内战、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都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美国内战维护了统一,但其他两国不是,所以C不符合题意。俄国和日本都抛弃了封建专制,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美国废除的是奴隶制,而不是封建专制,因而B不符合题意。日本明治维新使本国民族摆脱了殖民压迫,但美国和俄国这一阶段没有遭受殖民压迫,因而D不符合题意。

4.C    解析:1870年左右是美国内战结束,北方获胜,奴隶制被废除,加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美国超越英国,成为了世界强国,英国则相对衰落,因而答案选C。D的说法本身是错误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英国不处于遥遥领先地位,并且不是率先完成电气化。

5.A    解析:根据所学,从“1861年”可以判断与美国发生内战有关,林肯后来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黑奴。因而选A。《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的修订,显然时间不对。

6.C    解析:关于“南北战争”和“独立战争”的比较,A “英国的殖民统治被摧毁”和B “赢得了国家独立”只符合“独立战争”,D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只符合“南北战争”。两次运动的共同点是都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7.B    解析:对右图的分析应当是:①1787年宪法的颁布,美国确立了联邦共和制;②内战宣告结束,维护了国家统一。③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战争达到最大规模。④杜鲁门主义发表,冷战开始。所以只有B是正确答案。

8.C    解析:1787年宪法的通过时间是1787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1862年,1861年改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的时间是1861年,明治维新开始于1868年,因而,按时间先后顺序排,正确的应当是C。

9.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两次运动的共同影响。两次运动的积极意义在于,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对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有建设意义。因而选D答案。

10.A   解析:美国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分别是指:英国的殖民统治和奴隶制,所以相对应的两次运动是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

11.C   解析: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一方面大量奴隶成为自由劳动力,另一方面南方种植园经济被淘汰,北方资本主义制度扩展到南方,市场相对于以前是明显扩大了,因而美国南北战争也是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

12.B   解析:从所给材料可以看出,林肯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坚定的奴隶制度的废除者,而是受南北战争形势所迫,不得不这样做才能扭转战局。因而,选择答案B。C答案本身的说法无误,但不符合题意,没有表达出材料反映的林肯思想的变化。

二、非选择题

13.

问题一 南方种植园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制度之间两种不同制度的矛盾;美国南北战争;南方。

问题二 因为林肯解放黑奴,所以奥巴马才能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林肯的功绩是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14.

问题一 代表了北美早期13块殖民地的联合。《独立宣言》。

问题二 都是为美国做出重大贡献的伟人,受到人民的敬仰;都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问题三 美国南北战争;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民内部的团结,齐心协力,互相支持和帮助。

拓展与探究

无论是南方种植园经济还是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黑人奴隶都是有重大贡献和牺牲的,对于多数的黑奴来说,是不公正的悲惨遭遇。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知识要点

德川 锁国 美 不平等 港口 幕府 社会 民族 倒幕 王政复古 幕府 明治

东京 废藩置县 中央集权 征兵制 新式军队 地税 殖产兴业 近代 文明开化 西方 教育 文化 生活 转折点 资本主义 富国强兵 旧制度 军国主义 侵略扩张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B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时间:19世纪中后期,符合题意的只有日本的明治维新,其他三个选项涉及的国家的运动都不是这个时间,因而只能选B。

2.A    解析:本题对比中日两国的政治变革,B、C、D涉及的内容都是日本实现了,成功了,但中国并没有成功实现,因而A是正确的:两国当时面临的国情是相似的,都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做出的努力。

3.D    解析:日本近代的改变是明治维新推动的,使日本摆脱落后,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强国。因而答案是D。

4.B    解析:本题题干“19世纪中后期”,俄、日、中三国的社会变革分别是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洋务运动,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C、D的说法都不符合中国当时的改革结果,虽然洋务运动不够成功,但在客观上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而,答案是B。

5.B    解析:参考课本第15页,日本统治阶级在当时有:天皇、大名、武士。

6.A    解析:通过本题题干的信息:19世纪70年代,日本“开发国民多数之智德体能”“文明开化”,可以判断是明治维新改革内容中的重视教育,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7.A    解析:从大久保利通这段话中“人民之工业”的信息,可以判断出是明治维新中的“殖产兴业”的内容:发展近代工业,因而选A。

8.C    解析:本题考查明治维新的内容,根据所学可以判断答案是C。

9.A    解析:历史上中国文化对日本是有先导影响的,到20世纪初开始“反转”,日本影响中国,这是两国国力变化导致的:日本实现强大,在这一时期超越中国。由此可以判断是明治维新这个历史事件的影响。

10.A   解析:本题考查明治维新的内容中直接对资本主义经济有促进意义的改革措施,B明显是军事上的措施;C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D是文化教育领域的措施,只有A符合题意。

11.D   解析:本题依然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对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最有利的改革内容是教育文化领域的影响,因而,可以判断答案是D。

12.A   解析:本题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点:①两国当时相同的改革背景。②目的也相同,都是摆脱危机,实现富国强兵。③的内容只有日本成功实现,中国洋务运动当时并没有尝试政治制度和文化方面的改革,因而是错误的。④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但中国的洋务运动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因而也是错误的。

二、非选择题

13.

问题一 美国。1868年,天皇,明治维新。

问题二 内容: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影响: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的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4.

问题一 唐朝。中国的封建政治制度,儒家、佛教文化等。明治维新。

问题二 积极性:天皇权力得到加强,实现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日本改革新举措的推进和实施,是日本明治维新得以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拓展与探究

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