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麻黄汤是张仲景用于解表、逐邪、发汗的峻剂

 国医使者120 2019-03-07

一,麻黄汤证的诊断

《伤寒论》说:“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寒邪伤人,是营气受邪,已经发热的人,是寒邪束表阳气郁而发热;未发热的人,是寒邪光光侵入,还没有郁而发热,不久就会发热。营气被寒所伤,故恶寒,寒入经脉,故身体疼痛,胃中之气被寒所束,不能发越,故呕逆。张仲景治疗伤寒所用的解表方剂就是麻黄汤,伤寒所表现出的症状就是麻黄汤证。所以《伤寒论》说:“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二,麻黄汤的组成以及煎制方法

麻黄汤的原方为:麻黄3两,桂枝2两,灸甘草1两,杏仁70个。用九升水,先煮麻黄,煎去二升水后,去掉上面的沫子,然后把剩余的三味药加入,煎至汤液剩下二升半左右,去渣,温服八合,待其微微出汗即可,不需要喝稀粥,若汗后病不解,则用桂枝汤治疗。汉代的一两大约是现代的15克左右,杏仁70个,我秤了一下,大约也就是30克左右,当然大小不匀,可能多少有点误差。汉代的一升大约为现代的200毫升,一合为20毫升。现代用法: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6克,甘草(炙)3克。水煎分两次温服,第一次服后有汗出,病情减轻,剩下的一次可根据情况选择服用,也可不服用。


三,麻黄汤的药味分析

麻黄汤中以麻黄为君药,麻黄性温,味辛而苦,其特效在于迅速升发;桂枝性温,味辛而甘,可以固表;杏仁苦温,为佐药,佐麻黄驱逐邪气而降逆;甘草甘平,佐桂枝和内而拒外。药液喝入胃中,行气于全身,输布于皮毛,通过发微汗,在表的邪气可驱,寒热顿解,必须麻黄的沫子,是因为麻黄的轻浮之气,会过于引气上逆。此剂为纯阳之剂,发汗量很大,是张仲景开表逐邪发汗的第一峻药,所以此方要运用恰当,用后不可再用,病不解用桂枝汤代替。


四,麻黄汤的变方

麻黄汤也有很多的变方,如麻黄汤与桂枝汤合用,名为麻桂各半汤,用以和太阳留恋未尽的寒热证;麻黄汤去杏仁,加石膏,再合桂枝汤,名为桂枝二越婢一汤,用以解太阳热多寒少的寒热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治疗阳盛在内,无汗而喘,以解散太阴肺家之邪;麻黄附子细辛甘草汤,以温散少阴肾的寒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