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锡周新古镇

 木香草堂 2019-03-07

 无锡市五里湖的西南面,有一座形成于明初至晚清时期的小镇,名叫“周新镇”。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里,周新镇曾红极一时。小镇上不仅建有江南水乡特有的临河民居,还有古桥、祠堂、戏台,以及学校、商铺和工厂。无锡历史上第一家机械缫丝厂,就建在这小镇上。


无锡周新古镇,一个曾经被遗忘了的繁华小镇

上世纪三十年代时,23岁的作家曹禺,写出了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雷雨》。据说当时在上海滩演出时,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人们争相去剧院一睹演出的盛况。只是很多人不知道,《雷雨》中老爷周朴园的原型,却是无锡周新镇的创始人周舜卿,因为剧中周朴园有句经典台词:无锡是个好地方


无锡周新古镇,一个曾经被遗忘了的繁华小镇

周新镇,原先属于无锡的东绛。这里原是无锡的梁溪河支流与闪溪河的交汇处,有一大片升出河岸的高地,被叫做“东绛”。东绛早期的居民也只有区区几十户人家,以务农为生。1852年,周舜卿就出生在这里。周舜卿16岁那年,因家境贫困,于是由本家的族叔介绍,前往大上海的利昌铁号当学徒。据说周舜卿从东绛泥泞的土路上走到临近的轮船码头,因为怕弄脏了鞋子,他是光着脚走了十里路才到码头的。


无锡周新古镇,一个曾经被遗忘了的繁华小镇

周舜卿后来在上海滩的发迹,很有传奇性。有说他在路上捡到了一张1000元的现金支票,他竟然费尽周折找到了失主,并将支票归还,因此得到了失主的欣赏。这位失主是个英国人,他非常器重周舜卿的人品,最后把周舜卿请到他自己的店里当经理,三年后,失主不幸亡故,失主的儿子就把店铺无偿赠送给了周舜卿。


无锡周新古镇,一个曾经被遗忘了的繁华小镇

周舜卿依靠这家店铺,生意一路走红,并先后在国内外开设了多家分店,成为上海滩上有名的“煤铁大王”。发了财的周舜卿,回到无锡的家乡东绛,想要报答家乡的父老乡亲。于是他出钱置地百亩,辟街道,建市屋,造桥梁,设店铺,逐渐形成了一条新兴的街镇,并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把东绛改名为“周新镇”。


无锡周新古镇,一个曾经被遗忘了的繁华小镇

一座全新的小镇,似乎一夜之间就出现在原本荒芜的东绛高地上。据说当年新建的这个小镇,类似一只展翅的凤凰,街镇是凤凰的躯体,而穿镇而过的河流,便是凤凰身上的一对翅膀。在建镇工程结束后,周舜卿带头在街镇上开设米行、茶馆、槽坊、典当行,平价销售日常的生活用品。


无锡周新古镇,一个曾经被遗忘了的繁华小镇

光绪三十年(1904)春,周舜卿又出资8万两银子,专门购买了意大利的新式立缫车96台,在镇上 开设裕昌丝厂。这在无锡的历史上,是第一家机械缫丝工厂。为适应工厂发展的需要,改善职工生活,周舜卿又出巨资,在周新镇西街建南北走向的大道,并在大道两边对称地建造了18间两层木结构楼房,供缫丝厂的职工居住。

无锡周新古镇,一个曾经被遗忘了的繁华小镇

光绪三十一年(1905),周舜卿又在周新镇的义庄内创办了私立的廷弼学堂。设3个班级,聘请了 5名教师,专门招收丝厂工人的子女上学读书。就这样,周舜卿凭一己之力,全新打造了一个周新镇。在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里,周新镇曾经影响了无锡的民族工业的发展。镇上三百多米长的街市,也曾经是无锡南面地区最繁华的场所。


无锡周新古镇,一个曾经被遗忘了的繁华小镇

历史有时也会开出一些玩笑,周新镇,一个依河而兴旺的小镇,却迷失在历史的河流中了。毕竟当年的船运,已经被更先进的交通工具所替代。临河而建的小镇,往往因船运的减少,成为冷落之地。当然,周新镇的没落,还在于后来,人们再度把东绛这个地名恢复了起来,而且一叫就是几十年。于是好多本地人,你要跟他们提起周新镇,也许根本不知道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小镇,在什么地方。


无锡周新古镇,一个曾经被遗忘了的繁华小镇

确实,周新镇一度已经被人们遗忘了。现在去周新镇,除了能见到一条狭窄的河流,一条狭窄的街道,以及两边有一些陈旧的房屋之外,几乎看不出那个曾繁华一时的小镇的本来面目。再后来,东绛这个地名,也被“太湖街道”所取代,所以周新镇的命运也可想而知了。


无锡周新古镇,一个曾经被遗忘了的繁华小镇

无锡是个好地方。是因为这个城市人杰地灵,是因为这个城市曾经的江南水乡。好在周新镇又遇到一次凤凰涅槃的机会,周新镇被规划成了无锡历史文化街区,目前已经修复了一批名人故居、老街、桥梁等建筑。也许两年后,那座建于1902年的小镇,会重新焕发青春。作者简介:陆建华摄影(摄影师、旅行家、自媒体人)


无锡周新古镇,一个曾经被遗忘了的繁华小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