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氏奇穴治疗菱形肌损伤

 陈氏藏书阁 2019-03-07

发布者::阳光中医针灸推拿   发布时间: :2015-06-04 09:10 浏览次数: :240

 菱形肌损伤是针灸门诊一种常见疾病,多因急性扭挫损伤,或感受寒湿,或睡眠姿势不当及慢性劳损引起菱形肌痉挛所致。笔者采用董氏奇穴重仙穴配合局部浮针刺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患者年龄最大72,最小16,2050岁居多,65%,病程最短2,最长10年。

       诊断要点:有急性损伤,慢性积累性损伤病史。在肩胛内侧缘菱形肌体表投影区出现疼痛,少数患者疼痛可扩散致颈项部及前胸部。伏案久坐,仰头甚至深呼吸可使疼痛加剧;使患侧肩部稍加活动,疼痛即可缓解。触诊检查患侧可发现患部肌肉紧张、僵硬、疼痛或条索状肌腹,按之疼痛,耸肩、仰头、挺胸疼痛加剧,扩胸痛减。本病较易误诊,临床上应与颈椎病、胸椎骨关节病相鉴别。

        治疗方法:1.针刺董氏奇穴重仙: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采用0.38x40mm毫针直刺健侧董氏奇穴“重仙”穴(位于手掌面大拇指和食指之交叉处),贴骨进针,有酸胀感后,行平补平泻手法,2分钟,留针。局部痛点行浮针疗法:医生在患侧肩胛骨内侧脊柱缘仔细寻找肌肉条索、压痛点,在距其下约60mm左右作一标记确定为进针点,常规消毒后,采用一次性浮针针县,与皮成15-20度角快速刺入皮下,提起针尖沿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向痛点方向推进平刺,深度为25~35mm之间,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左右摇摆针体做符氏法扫散动作,时间约2分钟,扫散次数约200次。当痛点消失或明显减轻时,抽出针芯,留置软管,用胶布固定。3.嘱患者做耸肩、肩胛向脊柱靠拢主动动作,董氏针灸学谓之动气针法,间隔15分钟行重仙穴毫针一次,30分钟后取出毫针,24小时拔出患部浮针针管。隔天一次,三次为一疗程。

        疗效标准:痊愈:疼痛完全消失,活动自如,随访半年无复发湿效:疼痛明显好转或消失;好转:疼痛减轻,患侧肢体活动轻度受限;无效:同治疗前无改善。

       治疗结果:62例中痊愈40,64%;显效16,26%;好转6,10%;总有效率100%。治疗最少1,最多3次。

菱形肌损伤属中医学痹证筋痹的范畴。本病多因劳累闪挫,或风寒湿邪侵袭人体,致经络气血瘀滞不通而起。西医认为由于菱形肌损伤后致局部组织渗液,充血肿胀,循环障碍,发生损伤性炎症,甚至纤维化形成粘连所致。

        重仙穴是台湾董氏景昌公所创立的董氏奇穴要穴之一,所在位置位于肺经区域。董氏针灸发挥李挺《医学入门》之脏腑别通理论,认为肺与膀胱通,重仙穴治疗肩胛膀胱经区的背痛疗效甚佳;浮针疗法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针刺方法,其来源于传统针灸学,但并不完全依赖传统针灸的经络、脑穴等理论指导,具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如在病灶周围进针、皮下浅刺、不要求得气、留针时间长等。往往针入痛止,起效迅速。现代医学认为:浮针作用于皮下,与疏松结缔组织相互作用产生压电与反压电效应,通过正常疏松结缔组织的信息传导,痛阈即刻提高,令疼痛即时消失或明显减轻,而较长时间的留针,可延长镇痛效应,使病位组织得以恢复健康状态。

本病疗法结合了董氏针灸重仙穴的远道刺治疗作用,又充分发挥了浮针的近治效速的优点。浮针又可做为董氏之牵引针法妙用,具有引气直达病所,修复病位,嘱患者做耸肩、肩胛靠拢等主动运动,这既是董氏针灸的动气针法”,同时又加强了浮针疗法的刺激作用。浮针在背部皮下疏松结缔层操作,避免引发气胸等风险,非常安全。两种针法协同配合,相得益彰,即刻效应和远期疗效都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本人认为,在发扬传统针灸基础上,重视各流派针灸学术及新型针法,有些病种可结合应用提高临床疗效,不啻为有益的尝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