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朱雪琦 来源丨医学界 近日,美国著名的克利夫兰医疗中心CEO Mihaljevic透露,仅去年一年,该中心就没收了患者携带的30,000件武器,其中大多数是在急诊室。 Mihaljevic认为,阿片类药物流行和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了对医护人员的暴力行为持续增加。而今后医疗中心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保障员工安全。 目前,该医疗中心已经安装了金属探测器,为员工徽章添加了紧急按钮,并提供警察护送到停车场等安保措施。 2014年,底特律的亨利·福特医院安装了安检门后的六个月内,共查出33支手枪、1324把刀具和97罐辣椒喷雾剂。 美国医院的安保投入近年来不断加大。据2014年的一项调查,为了保护医院的走廊,美国52%的医疗中心报告说他们的安保人员携带手枪和胡椒喷雾;47%使用泰瑟枪;96%的安保人员携带手铐。这比3年前的研究结果所估计的多出了2倍。 图片来自《纽约时报》 在国内,目前大部分医院都没有安检措施。但是发生医院暴力事件后,关于“像美国一样”“立法”“门口必须装金属探测器”的讨论频繁出现。 保护医护人员是医院的责任虽然医院暴力行为增加,但是美国目前并没有针对医疗场所安全的特别法律(美国有针对校园安全的特别法律,1990年通过《提防犯罪意识和校园安全法案》)。 目前,医疗从业者的执业安全状况和矿工等行业一样受“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监查。 去年12月,日本TBS电视台曾用20分钟的节目讨论中国的“医闹”问题,TBS同样在“在工作场所受到的骚扰或暴力行为”这样的范畴进行讨论,并没有突出医生在此类社会问题中的职业身份的特殊性。 医院暴力是工作场所暴力的一种形式,在美国和日本都是政策制定的共识。所以,在美国,医疗业者的安全状况虽然并不被优待,但也不会被忽视。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早在2004年出台了《医疗和社会服务工作者防止工作场所暴力指南》,明确: 如果可以确定工作场所暴力的危险因素,雇主应当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可以预防暴力的发生或者能将伤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如若不然,将会受到行政部门的处罚。 2011年,美国缅因州一家精神病院因两年中发生90起病人攻击医生事件,被“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罚款6300美元。但处罚原因并非因为暴力事件在彼处频发,而是医院没有在明知精神病人危险性和过往教训时,即时推出避险办法和程序,护士和医生也未经避险训练。 受害的医护人员可以追究医院的责任,寻求赔偿,这样使得医院暴力的成本非常高,院方也不敢忽视安全措施。 医生需要了解的暴力因素《医疗和社会服务工作者预防工作场所暴力指南》也指出,医护工作者应该明确可能要面临的暴力因素。“医学界”翻译摘取了该《指南》提到的一些潜在风险: 急慢性精神病患者出院后没有得到后续护理(这些病人有权拒绝用药,也不能强制住院); 如门诊和医院中不受限制的人员流动、长时间的等待,导致病人因不能及早得到需要的治疗而失望; 帮派活动,药物或酒精的滥用者,外伤疼痛患者或悲痛欲绝的病人家属; 工作人员较少而病人活动又增加的时候,如用餐、访问时间,运送病人的时候; 医护人员在单独检查或治疗病人的时候。 在国内,2017年,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医生发表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的论文:《急诊科医疗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应急预案的建立》,利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近年的暴力伤医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了暴力伤医原因和高危的医疗纠纷病例,同样有参考意义。 暴力伤医原因分析 论文中,还总结了高危医疗纠纷病例,并指出应急预案的重点应该放在事前的预防,切断由医疗纠纷发展到暴力伤医事件的中间过程,避免矛盾升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