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绍兴名人与禹陵——句践

 cxag 2019-03-07

     《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记载“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

句践

       越王句践是夏朝开国君主夏禹的后裔,夏朝君主少康庶子无余的直系子孙。无余受封于会稽,以掌管看守供奉夏禹的祭祀。

句践像↑

句践

    《吴越春秋·句践入臣外传》记载“句践语范蠡曰,先君无余,国在南山之阳,社稷宗庙在湖之南。”南山即会稽山,祭禹的社稷宗庙也在这一带。

禹庙 ↑   

禹祠↑   

吴越之争↑

     春秋末年,句践的父亲允常在位时,与吴国君主阖闾多次作战。越为吴所败,句践忍辱负重,为报仇雪恨,成就霸业而接受范蠡的建议,于公元前490——前489年建立小城,即山阴城,约72公顷。不久又开始修建大城,面积大为增加。大小城的大概位置即现在的绍兴古城区。

        越王句践是一位很注重树立大禹形象和建立禹文化的君王,他在建设以龙山为中心的越国大小城时,同时建立禹庙。

       句践在临终前对太子兴夷说,“吾自禹之后”,明确为大禹的后代。句践奠定了大禹文化在越地的基石。

       司马迁曾说,“禹之功大矣,渐九川,定九州,至于今诸夏艾安。及苗裔句践,苦身焦思,终灭强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句践可不谓贤哉!盖有禹之遗烈也。”

大禹治理洪水成功,并将中国划分为九州,厥功至伟。大禹的后裔句践尝遍人间艰辛,终于打败吴国成就霸业,仍奉周朔。句践也十分伟大,有大禹的遗风。

越王句践在复国时期形成的“胆剑精神”激励着无数越地后人,这也是大禹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史书记载

▲今日禹陵

      禹陵历史绵长悠久,绍兴名人在这里的故事则一纸一页,不可胜书。将它们连缀到一起,便是一部厚重的绍兴史了。

会稽山下,览古迹,触情思;

继往圣之业绩,开万世之太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