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贺诗中一句经典名句,被人当作上联对出下联,成为千古绝对

 acerbookstore 2019-03-07

对联,和律诗、京剧一样,都属于中国文化的“国粹”。只不过对联更大众化了一些,在古时没有手机电视,人们每日做完工作基本上都没什么事了,吟诗作对也就成了很多人的乐趣。所以不仅有文化的文人可以对出对联,就连平常老百姓也能对出一两句,这种传播度与喜爱度也让对联延续至今。

在众多的文学品类中,对联与格律诗有着极其相近的特征,那就是这二者都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地反映人们的生活或抒发其情感。因而古人中不管是不得志的还是心情愉悦的,都喜欢相约在一起吟诗作对,表达自己的情感,活得洒脱自在。因此对联不仅一直流传到现在,而且还留下了许多的趣事和千古绝对。

在唐朝时,就有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上联:天若有情天亦老,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下联。其实此句原本并不是作为上联所处,而是出于“诗鬼”李贺之诗《金铜仙人辞汉歌》,原诗为: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这首诗整篇读起来都非常精妙,但是“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似乎更为精粹,很多人也喜欢单拿出这一句来,作为一个上联,想要求得完美的下联。古时对联主要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形式对称,二是内容相关,三是文字精练,四是节奏鲜明,这四点也只是最为基础的方面。由于古时对对联的要求严格,所以这个上联一直经历了上百年,才被宋朝一个大才子对出来!

宋代有一才子,名为石延年。他平时就喜欢文学,也考取过功名,只是屡试不中,但并不代表他的才华一般。相反,他曾被北宋文学家石介评价为“石延年之诗,欧阳修之文,杜默之歌”,由此可见他确实很有才华。

他曾以“天若有情天亦老”为上联,做出了“月如无恨月常圆”的下联。这个下联相比上联,月对天,无对有,月长圆相称天亦老,意境相符,对仗工整,堪称绝配。

所以好的上联,就需要有缘的文学之人才能对出。后来这一对联被石延年相赠友人,友人看后大为赞叹,所以对联被广泛流传。这幅对联便一直流传到现在,成为了千古绝对,被世人所传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