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杀了慈禧贴身太监安德海的山东巡抚丁宝桢,结局如何?

 听涛小主 2019-03-07

晚清有两位威猛名臣,一个叫丁宝桢,一个叫沈葆桢,名字同音不同字,很容易让人搞错。

在民间,让丁宝桢出名的有两件事,一是他智杀了慈禧身边的贴身大太监安德海,二是他发明了一道备受欢迎的家常菜“宫保鸡丁”。

而沈葆桢在民间最出名的是他的身份,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

稍加区分后,咱们来具体聊聊丁宝桢。

丁宝桢是以大龄进士的身份进入晚清官场的,考中进士时他已经33岁了。但中进士点翰林后,因母亲去世,他不得不返乡丁忧,等于是在翰林院屁股还没坐热,就离开京城回了老家。

晚清各地的民变、起义给一帮翰林文人提供了展露头角的机会,丁宝桢在地方名声鹊起靠的便是募兵镇压贵州苗民叛乱。

因为在地方干出了政绩,同治二年,丁宝桢升任山东按察使。

在山东官场获得同僚的尊重,丁宝桢靠的不是别的,正是他与生俱来的不畏权贵。

当时,蒙古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正在鲁、豫两地追剿捻军。这位蒙古王爷一向傲慢跋扈,见山东各级官员,从来不设座。

但丁宝桢偏偏不认这个“没道理”。到山东时,他投名帖求见僧格林沁,直接在名帖上说明,下级武官丁某求见王爷,给予座位就觐见,不给座位就不见。僧格林沁见山东官场还有此等硬茬,一改往日嚣张作风,对丁宝桢是礼遇有加。

时任山东巡抚阎敬铭听闻此事后,也是大为赞赏,丁宝桢到任那一天,他亲自到郊外迎接,之后大小政事无不先征询丁宝桢意见。

同治三年,丁宝桢升任山东布政使,但因为同治四年僧格林沁战死于曹州,他遭弹劾差点获罪,关键时刻是曾国藩保了他,并助他接了阎敬铭的班,成了新一任的山东巡抚。

在山东巡抚任上,丁宝桢为朝廷剿捻立下过不少战功,但最出名的还是他在同治八年智杀安德海一事。

安德海这厮是慈禧身边的第一个总管大太监,他受宠主要是因为在两宫和恭亲王奕訢联手铲除肃顺等顾命八大臣的辛酉政变中充当了秘密信使。

但作为慈禧垂帘听政的功臣,安德海在受宠之后很是小人得志,同治小皇帝他不放在眼里,东宫慈安以及恭亲王他同样不放在眼里,弄到最后居然还弄出点太监干政的趋势。

按理说,慈禧这样的政治强人是不可能容忍太监干政的,但那阶段的慈禧刚刚上位,远没到后来独宰朝纲的地步,为了在叔嫂共治、两宫共同垂帘的局面下一步步掌握主动,她需要安德海这样的宫中打手。

同治四年,慈禧借机修理恭亲王,拿下他议政王的帽子,安德海在其中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

但那阶段的慈禧资历尚浅,权威也没完全确立,安德海如此没分寸地卷入慈禧和慈安、恭亲王的权力争斗,他会面临什么样的结局,也是可想而知的。

同治八年,他以奉慈禧旨意到苏州采办龙袍的名义擅自出宫,游山玩水,肆意妄为,便是同治小皇帝、慈安和恭亲王抓住的机会。

此时的安德海,最致命的一点便是他手里没有过硬的出宫办差的谕旨,一路上,他只能口头得瑟,说自己是慈禧的钦差。

遇到懦弱的地方官,他这一套管用,但遇到丁宝桢这种威猛敢较真的,他这一套恰恰就是撞到了枪口上。

丁宝桢杀安德海,本质上不是站队慈安、恭亲王,他只是觉得安德海肆意践踏了大清不准太监出宫的祖制,不杀对不起自己的为官操守。

但在杀的具体行动上,他又是机智的,不由自主地跟慈安以及恭亲王站在了一起。

抓到安德海,丁宝桢并没有立即擅杀,而是递了个折子——山东地界冒出个叫安德海的人,这是西太后身边的安德海吗?有祖制在,总觉得不可能,请朝廷查实。

慈禧看到这样的折子,能作何反应呢?

她是一点毛病挑不出。

而慈安、恭亲王就舒服多了,以违反祖制,杀安德海,给慈禧一些颜色看看,也是一点毛病挑不出来。

慈禧想通融,这也好办,在朝堂上将安德海这事拿出来公议一下,慈禧瞬间就没法再说点什么了。

于是,一道斩杀安德海的圣旨便颁到了丁宝桢手里。

这时候,丁宝桢再杀安德海便是奉旨办事,也是一点毛病没有。

更绝,也更有胆量的是,安德海被处决后,被暴尸了三天。

这是为的什么呢?

因为民间疯传安德海是假太监,丁宝桢这么干算是还了慈禧一个清白。

但丁宝桢这么干也是和全天下的太监结下了大仇。要知道,太监的身体是羞于见人的,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让见,安德海身为总管大太监被这样暴尸,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羞辱了天下的太监。

据说将安德海视为血的教训的李莲英独在这一点上不谨小慎微,经常诅咒丁宝桢不得好死。

所幸,慈禧在盛年还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的,在阉宠和名臣间,她最终站在了名臣这一边。

丁宝桢后来没有遭到清算,相反高升做了四川总督,最终以66岁的年龄死在了任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