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院 明清晋商”序厅 晋商俗指明清时期的山西商人,他们崛起于明初,鼎盛于清代,是明清时期中国最大的商帮之一。明清时山西商人从最初纳粮输盐的艰辛,到多元化经营的商业扩张,以至票号汇通八方,富甲天下,驰骋商海五百年,在中国和世界的商业金融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明代九边重镇图 明朝政权建立以后,为了与蒙古抗衡,明政府在北方设立了九边重镇,这九边分别是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和甘肃镇。九个边镇由东到西,沿长城一字排开,并以此为核心,下设卫、所,构筑了一条坚固的防御屏障。九边驻军人数,盛时达到80余万,战马达到30多万匹,这么多的军队和马匹需要大量的军饷才能维持,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军事消费区。输送边饷为山西商人的崛起提供了机缘。 为解决北部边镇屯兵的军饷,明政府开始推行“开中”盐法,即给予向边镇输送粮草的商人贩运、出售由政府控制的食盐的特权,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商人积极纳粮。山西恰巧位于九边重镇的中间位置,而且山西南部运城解州盐池开发约有四千年的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盐池之一,就这样,山西人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开启了纳粮输盐的艰辛道路。当时盐业的获利是十分可观的,晋商也由贩粮、贩盐开始累积资产,渐渐崛起于商界。 日升昌票号 行商四海的山西商人通过多方位经营的道路,市场做大了,经营做广了,商品流转和资金调拨结算随之频繁。积累了雄厚的商业资本的山西商人瞄准时机,创造性地开办了以金融汇兑为主要业务的票号。公元19世纪,清道光初年,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晋商票号在山西平遥开办起来,这就是日升昌票号。日升昌票号位于今天平遥城内西大街,占地面积1600平米,外雄内秀,这里我们展示的就是日升昌票号的部分场景。 票号,也称票庄、汇兑庄,主要是办理国内外商业汇兑和存放款业务,通俗的说就是早期的银行。晋商票号总号大多数设在山西的祁县、太谷、平遥三地,依据经营需要,前期晋商设号重心在北方地区,分号以京师为中心。中期则海陆并重,在边疆沿海大设分号,北京、天津、上海、汉口成为票庄集中的四大中心,这些票号的设立解决了运送现银的困难,加速了资金周转,促进了商业、金融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山西票号从清道光年建立至清朝末年衰亡,前后存在百余年的时间,先后设立了43家票号,创造了亿万两白银的收入。文物柜一组(日升昌对面) 裕和德钱庄钱帖 裕和德钱庄钱帖,题头红字“汾府东关街”,之下为梯形蓝彩印人物亭园图案,再下长方形蓝色边框印《朱子家训》,内印蓝彩人物故事图,中心为钱帖正文即“凭帖来取云字捌佰肆壹号十四底钱壹千文,光绪三十三年四月 日”,在编号上加盖一人形戳记,钱数上盖“裕和德”戳印。右上角有一人形戳印,左下角印“汾府裕和德记”。此钱帖为钱庄取款凭证。 清代钱庄票号分布图 山西票号的总号一般设于山西的平遥、太谷、祁县等地,根据地域不同又被称为平遥帮、太谷帮、祁县帮等。而其分号的设立,则以京、津、沪、汉为四大中心,北至蒙、俄,南至我国南部沿海地区,西至印度加尔各答,东至日本,极盛时期其总、分号合计达四百余家,构成海内外四通八达的金融汇兑网络。这幅图版就向我们展示了当时晋商票号的分布网络。 照壁 照壁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明朝时特别流行,一般讲,在大门内的屏蔽物。古人称之为:“萧墙”。因而有祸起萧墙之说。在旧时,人们认为自己宅中不断有鬼来访,修上一堵墙,以断鬼的来路。因为据说小鬼只走直线,不会转弯。另一说法为照壁是中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称“影壁”或“屏风墙”。 山西大院 随着清王朝的垮台,辽阔的中华大地进入了军阀混战的时期,晋商票号损失惨重,纷纷倒台,山西商人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走向末路。今天,曾经的晋商留给我们的除了昔日的辉煌的票号遗存之外,还有这些名扬海内外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晋商会馆,及晋商大院。 这是乔家大院模型。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祁县乔家堡村,是晋商乔氏家族的宅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占地面积8724平米,建筑面积3870平米,整个建筑群历时百年才建成。大院四周为全封闭式砖墙,墙高3丈多,即约10米,是一座城堡式建筑。院内设计精巧,高低错落有序,木雕、砖雕精美绝伦,饱含民俗寓意。乔家大院尽显清代北方民居的风韵,被誉为是“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曹家大院又名三多堂,三多即多子、多福、多寿。三多堂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北洸村,距乔家大院7公里,为太谷曹家创始人曹三喜开创曹家辉煌基业, 大院占地6468平方米,远观呈寿字型。院内分南北两部分,共有15个小院,270多间房屋。整座院落布局合理、厚重古朴,其建筑风格不仅融合了南北方建筑风格,而且还吸收了欧洲的古建筑风格。 大家再看这件祁县渠家大院模型。渠家大院位于山西祁县古城东大街,当年主人在祁县建有400个院落,人称“渠半城”。整个建筑总面积23000多平方米,现已开发出7500平方米。大院由10余米高的院墙铸成,整个建筑由18个四合院,187间房屋组成院套院,门连门的格局,是目前国内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布局实例。整个建筑精湛高雅,富丽堂皇。 接下来我们要介绍的就是常家大院,常家大院是从康熙年间就开始建的,占地200余亩,房屋500余间,仅楼房就有40余座,规模相当于乔家大院的5倍以上。常家大院院落与院落之间,或院落后面大多建有花园、果园、菜园,并与正院相通,可以说是皇宫御花园的平民版吧。常家大院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客房的取暖装置:也就是在地面下面生火炉,保证屋内冬季温暖如春,可谓是独具匠心。 园林仕女图款彩屏风 这件清代园林仕女图漆屏风,它由十二叠屏风组成,高146.5厘米,通宽356厘米,画面中部的通景仕女园林图,描绘了早春皇家苑囿中,一群妇女正在园林内各处休憩游乐,她们有的骑马,有的投壶,有的扑蝶,有的在湖中泛舟,有的在房中女红,有的在室内抚琴,有的在厅堂观舞,一派欢乐融融的景象。山石玲珑,更似江南美景。屏风四周还刻有杂宝、瑞兽、博古等图案纹饰,典雅而精致,立意为富贵平安,吉祥如意。这样大的彩屏风,描绘场面开阔壮观,雕工精细,修饰考究,在国内已经不可多见 红木太狮少狮图屏风 这件红木太狮少狮图屏风,俗称太师少师,有三层含义:一是官运亨通,可做到官职极品的“太师”;二是“事事如意”之意;三是“子嗣昌盛,人丁兴旺”, 代表着四世同堂。它多处采用高浮雕和圆浮雕的夸张手法,而这种手法一般在贵族将相家中使用。 晋商经营项目之多,行商范围之广,从业人数之众,财产资本之巨,活跃时间之久,在中国历史上的商帮当中无出其右者。晋商盛极而衰的历史带给人更多的是思索,他们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对今天的我们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如今的山西人仍然秉承着当年晋商“诚实守信”的原则,活跃在中国的经济舞台上,“团结,奋进,敬业”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山西人再次步入辉煌,走向未来。
明清晋商·结语 山西是中国的文化遗产大省,历史文化丰富,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她的历史脉络绵延千万年而不断,她的先进思想流传几千年而不枯,她的艺术精神撒播千万里而不散,山西历史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是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成果结晶,是先祖赐给我们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我们今天依然需要汲取和依托的发展源泉。 |
|
来自: 哲齐66 > 《读书笔记和讲解词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