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我们累了、病了,快去吸一吸土气吧(沙龙连载:人啊,因土而生)

 醉牛988 2019-03-08

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都有一个寻根的心念。韩国的《东医宝鉴》中“身土不二”的理念,深入每个韩国人的内心。

离乡求学、工作、生活……离开生养我们的那方水土,伴着乡愁。

老话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我们越来越不懂得,那片土地究竟给予了我们什么?当离开她的时候,水土的变化,对我们的身体又有着怎样的影响?

今天,小馆跟大家分享这篇文章,作者通过亲身经历和感悟,讲述土地与人类的关系,将人的“根”具象化为“脾胃”,提醒现在人扎根于土生土长的水土中,试着回归“以土为本”的生活。

因文章较长,分为几篇,在本周六连载,希望大家喜欢。

══════我是分割线(*^__^*)══════

摘自《中医人沙龙(第4辑):宫廷御医绝学专号》

人啊,因土而生·上篇

不同的地方环境不同,产的物不同,产的“人”不同,生的“病”不同,需要的“疗法”便不同。

土气,正是土地散发出来的生气

我出生那年,爸妈经过十年的努力,刚把一身的土气抖落干净;家中衣柜的正中抽屉里,锁着两个米簿,它让年少时遭遇连年饥荒的爸妈看到了最踏实的希望——粮食,干干净净的粮食,双脚双手无须被泥土糊就便得来的细粮。拥有一个能带来粮食的米簿,是那一代农家青年的梦想。我直到今天才明白“土地”意味着什么。

我们这些后辈,搭上了顺风车,目中无“土”地坐在工业化、信息化大生产和眼球经济的车轮上滚滚前进。脚下的土地,牢牢锁在三千丈水泥地板、拼接砖和大理石下,伸出几株树丫沟通天气;地产,对于城里的小年轻来说,是一种不动产,一种财富,一个场所,一个据点,它丧失了太多含义,甚至“土地”的本义。社会学家费孝通在《生育制度》一书中叹道:“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因为,“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之于土地的。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

小时在乡下生活,大清晨尾随妗婆(舅妈)去买些早点,一路上看那些挑着铁锹出田垌的人,在巷道里,在田塍上大声打着招呼。因干活宜穿粗布旧衣的缘故,平日里种田人大多衣衫粗朴,但脸上有一分喜洋洋的神气,带有露水的清凉,很提神。他们脚下是赤裸裸的土地,大家都不穿鞋,孩子在乡间张着脚丫子玩乐,细沙是轻柔的,大小石子早已经被大人们踢到了路的两边。细想来,其实乡下的土路是世上最柔软的路,它是人们用赤脚一寸一寸打磨出来的。

妹小时,尚蹒跚学步,不会说话,有一年开春,我带她去公园。她一步顿一步地走着,在草地上停下了,那里并没有甜蜜的香花,没有蹁跹的蜂蝶,只有早春那翠色可人的芳草。天气还不是很暖,妹低下腰,在草丛间轻轻嗅一下,揪起几根草叶,咯咯地笑。是因为小孩儿都发自本能地喜欢土气和生机吗?我觉得小孩儿有最纯粹的感性,他们莫名的哭与笑,是因为察觉了那些被我们麻痹掉的气息:草儿的、蚯蚓的、瓢虫的、泥土的……

说起土地,我想起一位中医师,他在管理部门工作,还自己出钱办了一间义诊室,每晚下班后便到诊室出诊,我曾问起他如何保有充沛的精力,每日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要知道,诊务是非常费神的。他的话让我印象深刻,“每天从诊室回来,我都会去跑步,从来不用跑步机,一定要去那大地上,大街上,为的就是吸收土气。”

土气,正是土地散发出来的生气。这些人的生活体验,不由让你觉得,其实人亦如草木,根在大地,只不过有了流动性,总归是要脚踏实地的,“飞离大地的自由”是一厢情愿的幻觉。

土地是一切生气的来源,这是没有人能否认的。“百穀草木麗乎土”,百谷草木,土之产物,是所有动物的食源。发明汉字的前人是多么睿智,一个“土”字,形象生动,直逼本质。《说文解字》中这般注解:“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土物出形也。”先人早已将天地、万物和人生的智慧这等凝练地放入了一个个方块字中,无怪乎做学问的人要“咬文嚼字”并“引经据典”了。

问题是,这生气于人而言,可能直接吸收吗

大多数笃信“眼见为实”的现代人也许不相信,但古人相信是可以的。

庄子在《知北游》中借黄帝之口说了下面这一番话:“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大概意思是,天地之大,都是气所化生的,气聚成形,便有了“生”,气散形消,便有了“死”;气聚气散,生而有死,死而有生。这个观点并不只代表他自己,他说出了道家人的宇宙观。

一位叫戴圣的西汉礼学家编定了《礼记》一书,此中《月令》一篇是记录物候变化的,其中便有“仲春之月,……鹰化为鸠。季夏之月……腐草为萤”之说。我们曾以此为例批驳古人的愚昧,腐草就是腐草,怎么可能变作了萤火虫!我今天再琢磨,古人的世界观是以“气”为本的,所谓“化”、“为”某某物,指的是气在四时运行中交替呈现的物候现象。我钦佩这种流畅而浪漫的形象思维,世界如一幕大剧,戏里戏外时刻在变幻,如水一般淌过的万象流转,浸入了你的身心,有知有觉,也不知不觉。

中医里相信“气之交感”,天地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气的交流无所不在,亦从没有停止的一刻。常说阴阳五行,以此为纲辨证论治,五行的“木火土金水”,指的不是实质的这些个物质,而是气的五种运行方式。《尚书·洪范》这样解释五行: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援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阳气在一年四季里(也可说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以生、长、化、收、藏的方式运行,周而复始。“木”象征的是一种有曲有直向上伸展的气运方式,“火”是向上升腾,“金”是收敛肃降,“水”是向下润泽,“土”是最复杂的,“土援稼穑”一语,指出了一种化腐朽为生机的转变能力,一种引发“质变”的圆融变通方式。

如今,越来越多人习惯了坐班,弹指一天,又一天,四季如春的工作环境,已经成功隔绝了时序的交替,阴阳五行,虚之又虚,貌似空言。种田人,他们站在四季的田边,饱览了气运的这一切,实在得不能再实在了:春气“生”,草木发陈,萌生新芽;夏气“长”,作物蕃茂,日渐郁秀;长夏气“化”,繁花日稀,果实日昂;秋气“收”,瓜熟蒂落,叶落归根;冬气“藏”,万物休眠,养精蓄锐。

种田人是要看天吃饭的,四季流转,物候有时,耕地插秧都讲时机,作物和果木的发芽、分蘖、拔节、授粉、坐果,与人类相比,是极其浓缩的一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话虽说的是战事,其于农事也是合用的。阴阳合历和五运六气是种田人的道,日用月用,或知或不知。

中医从物性来把握物质,不穷格物理,这是一种多大的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