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锡老桥记忆丨百年古桥故事多(一)

 共度朝夕pclwol 2019-03-08

南水乡,水道纵横,船桥相望,如果说“水”赋予了江南诗意和灵气,那么“桥”,不仅带给人们通达便利,还为水乡营造了建筑视觉上的美感。

无锡曾是一座浮在水面上的小城,整座县城原有6288条河道,505座桥,那些架在潺潺水波上的桥,是无锡城不可或缺的角色,没有了桥,就没有了便利与畅达,也没了风情和味道。

桥,是城市历史的见证,也是城市文化的投射。无锡的老桥,作为无锡漫长历史的载体。从古老的紫金桥、金莲桥、长虹桥等到宋代古桥,到清明桥、鲸塘桥、画溪桥、扬名大桥等明清老桥,再到近现代工商实业家回报桑梓的宝界桥、大公桥...那些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老桥,构成了一个时序久远而又精彩纷呈的历史见证。

很多早年建设的古桥现已不复存在,如今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是清代后期重建,之后又经过修缮的,但因这些古桥桥址未变、桥名未改,也就成为了历史的'刻痕'...

无锡老桥作为江南水乡交通工具的桥梁,是无锡建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们既构成无锡的过去,也展示着无锡的今天,讲述着古代和现代的历史。

今天小慢为大家介绍的是那些有故事的无锡老桥。

- 1 -

泗堡桥

泗堡桥原位于无锡市北门外,建于清代,单孔石拱桥。1985年拆迁至鼋头渚充山大门之北、“藕花深处”堤岸,现名“帆影桥”。

-2 -

梓良桥

梓良桥位于无锡锡山区羊尖镇严家桥街东端,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桥墩上凿刻的白石桥联还清晰可见。南联“故里近依瞻亲舍,新梁普度化慈航”,北联“北接梁溪怀祖泽,南通虞麓谒先型”。

- 3 -

衔哺桥

衔哺桥位于宜兴市张渚镇凤凰村塘家 与小祝陵之间,宜兴市文物保护单位。相传有凤凰把自己的幼鸟衔到此处休息,因而得名。建于清代,单孔石拱桥,南北向,青石、花岗石混砌。桥通长22.8米,桥面长1.4米,中宽3.1米,净跨6.2米,矢高3.7米。南侧堍宽4.5米,坡长11.4米,踏步25级。

- 4 -

龙舌尖桥

龙舌尖桥位于无锡市惠山龙海寺下方,架在“七十二个摇车湾”古蹬道与龙舌尖之间的山涧上。单孔石桥,桥墩宽2.88米,桥面宽2.49米,桥拱净跨3.23米,桥由35块大小不等的弧形条石构成。古桥曾作为朱熹后裔朱祖功在龙舌尖建造祖坟、祭祖先的通道用,在清雍正九年(1731)绘制的《文公二十三世孝子有怀公墓》图中有记载,另在朱氏后裔《惠山朱大坟》一文中也有相应描述。

- 5 -

官林桥

官林桥位于宜兴市官林镇老街上,又名“孙家桥”,宜兴市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单孔石拱桥,东西向,东西各有台阶23级,花岗石砌筑。桥通长25.4米,桥面长3.07米,中宽3.75米,堍宽4.4米。桥孔净跨8米,矢高5.5米。西坡长11.3米,下堍枕石5.05米,西平堍长2.15米,堍宽5米。中间枕石间距4.65米,两侧枕石间距9.25米。枕石宽0.5米,厚0.4米。桥栏杆宽厚均为0.48米。

官林,秦汉时为官亭,唐代称凌霞,宋代因官宦聚居如林始称官林,是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名镇。【双珉耀目美凌霞,锦绣文章属大家。】这是宜兴的第一位状元、宋代佘中对官林人杰地灵的由衷赞叹。官林桥建于清光绪四年(一八七八),桥栏两端各有卧狮一对,桥孔两侧均刻有阳文楷书桥联,南侧为:【肇迹溯东吴千秋巩固,安澜通北滆百渎迥环。】北侧为:【络绛舟车×××古迹,纷纭冠盖记题栓豪情。】

- 6 -

南草塘桥

南草塘桥位于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屺亭街道)寺前村西,横跨南草塘河,宜兴市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单孔石拱桥,桥面、拱券、护栏均为花岗石质,桥基为花岗石和青石混砌。桥长22.2米,桥孔净跨7.4米,矢高4.15米。

桥孔两侧各有楷书阳文桥联一对:南侧联语为“湛渎东流隔水横填银汉鹊,屺峰北峙旁山高架彩云虹”;北侧联语为“笠泽遥通水面半轮明月印,草塘对峙溪头两道彩虹横”。

- 7 -

七星桥

七星桥位于无锡市锡惠公园寄畅园内。建于康熙五年(丙午1666年),由七块黄石板直铺而成,平卧波面,几与水平。乾隆曾吟有“一桥飞架琉璃上”之句。

- 8 -

东陡门桥

东陡门桥位于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陡门村老街。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清康熙十四年(1675)重修,光绪十四年(1888)乡人募捐重修。跨度9.3米,宽2.65米。南北向,石阶南10级,北12级,堪称惠山地区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石桥。

历史上因此处地势独特,素有【陡门十三浜,浜浜有活水】的传说,陡门浜是其中重要河道之一,涓涓碧水自西向东,穿越沪宁铁路折向京杭古运河相连接,向东流入锡澄运河。

东陡门桥西边原还有西陡门桥,两桥相距不过许里,因早年水利改造而拆桥建闸。旧时东陡门桥贯通南北两条老街,沿街两边相拥着各类店铺摊点,买卖有序,桥东侧建有陡门蚕茧收烘站,沿河还设置码头,水路通达,每当鲜茧上市,船运人挑,更添闹猛,当地乡民曾誉为【朝秦巷,夜陡门】可见旧时商业夜市人气兴旺。

- 9 -

锦袍桥

锦袍桥位于宜兴市张渚镇祝陵村,俗称砂刚桥,宜兴市文物控制单位。相传为明代刘伯温捐锦袍所建。现存桥梁系清代重建,为单跨平板石梁桥,南北向,花岗石质地。桥通长12.3米,中宽1.8米,净跨5.3米,桥底面到水面高3.5米。南坡长3.5米,北坡长2.5米。桥板厚0.36米。枕石长3.7米,宽0.5米,厚0.3米。

- 10 -

万安桥

万安桥,原名夏港桥,位于江阴市临港街道(原夏港镇)老夏港何上,江阴市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代,明、清两朝多次重建,为三孔拱桥,青石、花岗石砌成。全长50.7米,中孔跨径12.8米,桥高7.6米,顶宽4.5米,共有石阶82级。其中,东坡为38级,西坡为44级。

夏港桥屡建屡毁,直至清顺治十四年(一六五七)新桥落成,为娶吉利,愿桥万事安澜,将夏港桥易名为【万安桥】。万安桥是江阴仅存的古桥中最大的一座,也是老桥建筑风格中最特别的大型石拱桥,虽历经沧桑,风貌犹存,为江阴桥梁中一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