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天士治疗暑风湿外发痒疹方治疗人工荨麻疹一则

 巾帼 2019-03-08

    吴某,女,36岁,2017年6月30日初诊。

主诉:四肢瘙痒无皮疹数月。

现症:阴雨天加重,体壮,少汗,口臭,口苦。

查体:皮肤划痕征(-)。

诊断:皮肤瘙痒症。

处方: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减

麻黄8g  苦杏仁10g  薏苡仁30g  甘草6g

海桐皮10g  海风藤10g  白鲜皮12g

    *7剂,日1剂,分3次温服。

二诊(2017年7月19日)

主诉:皮疹瘙痒明显减轻。

现症:口苦口臭减轻,大便粘1-2次/日,咽痛。

诊断:皮肤瘙痒症。

处方: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减

前方基础上麻黄量减至6g,加用黄芩8g。

*14剂,日1剂,分3次温服。

随后患者好转,近1年未就诊。

三诊(2018年6月20日)

主诉:全身皮肤瘙痒明显。

查体:划痕征阳性。

诊断:人工荨麻疹。

处方: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减

麻黄5g  苦杏仁6g  薏苡仁25g  甘草5g

海桐皮10g  海风藤10g  白鲜皮10g

*7剂,日1剂,分3次温服。

四诊(2018年7月9日)

主诉;全身风团瘙痒同前。

现症:大便粘,日1次。

查体:舌绛红润,脉沉软紧。

诊断:人工荨麻疹。

处方:叶天士治疗暑风湿外发痒疹方加减 

苦杏仁8g  连翘10g  滑石10g  寒水石10g

蚕砂8g  防己8g  金银花10g  黄柏10g

神曲6g  苍术6g  粉萆薢10g  白鲜皮10g。

*7剂,日1剂,分3次温服。

五诊(2018年7月23日)

主诉:风团瘙痒明显减轻。

现症:大便粘减轻,口臭。

查体;舌红苔薄腻,脉沉软。

诊断:人工荨麻疹。

处方:前方加薏苡仁12g,余同前方,予14剂,日1剂,分3次温服。

治愈。

按语:

    叶天士治疗暑风湿外发痒疹方出自《临证指南医案·疮疡》:“陈,脉左数实,血络有热,暑风湿气外加,遂发疹块,壅肿瘙痒。是属暑疡。杏仁 连翘 滑石 寒水石 银花 晚蚕砂 黄柏 防己”。《叶天士用经方》提到:“方证解析:本案证见皮肤疹块,壅肿瘙痒。脉左数实。由暑夹风湿内郁外搏,血络郁热而发,方用防己、杏仁、滑石、晚蚕砂,为变通木防己汤法,清宣经络风湿热邪;加寒水石合滑石,为桂苓甘露饮法,清泻三焦暑湿;另加银花、连翘清热败毒,兼以疏透风热达外;加黄柏清热燥湿”。 

    此方主要来源于《金匮要略》中的木防己汤,在原方中有石膏和桂枝,但是在叶天士的应用中,考虑到其性味方面原因去掉桂枝、石膏。后世医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根据叶天士这些药方加减,形成了一个新的药方,名为“加减木防己汤”,“加减木防己汤”以防己、滑石和蚕砂三药为主要药物。

    在本次医案中的患者,初诊时患者诊断为皮肤瘙痒症,当时主要考虑到是风湿热证,以麻杏苡甘汤为法,患者病情明显好转,遂二诊时继续服用原方,加入黄芩,增强清除湿热之效果,效果明显,患者近1年时间未就诊。三诊时,患者皮肤划痕症阳性,根据患者当时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仍辨为风湿热证,故继以原方治疗,但效果较差;四诊时,患者脉象沉软紧,详细斟酌,患者可能湿热在经络,部位较深,而麻杏苡甘汤主要治疗相对表浅位置,太阳表证更明显,所以最终选用木防己汤系列药方,根据前文叶天士的医案,加入了金银花,以解表;同时借鉴了二妙散方法,加入苍术,以及萆薢渗湿汤的方法,加入萆薢,加强祛湿,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