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楤[sǒng]木的人,往往会被楤木的刺吓到,密密麻麻的,根本不敢去碰。树干上长刺也就算了,就连它的羽状复叶上,也是刺连连。人不敢碰也就算了,连鸟儿见着它都绕开飞,故李时珍大人称之为雀不踏。 其它别名许多也和刺儿有关,东北叫它刺老鸦子,四川峨眉叫它刺龙柏。由于在春天,楤木的树尖顶端会长出紫红色嫩芽包,刺老苞这个亲切的称呼也随之而来。 可别小看这个紫红色嫩芽包,李时珍大人又专门记载:山人采食,谓之吻头。看起来就像鱼的吻部。又由于其嫩闪闪肥壮壮油亮亮,是营养丰富的山珍,更为乡村人家称为吃了不生病的食物,深受当地人及外地人青睐。许多乡村集市都有卖。 将刺老苞买回家后,可将嫩芽或嫩叶,焯水、浸泡,然后拌、炝、炒、炖、做汤、制粥都可。还可盐渍贮存,或做馅品,蘸面酱,拌面食,甚至还可与腊肉火腿或新鲜猪骨头一起炖煮,口感鲜嫩脆爽。 采摘刺老苞,把握老嫩很关键。打嫩了,苞芽小,剥去外边箨叶状的紫红外壳,没多少叶芽不说,还没啥味儿。可若打老了,苞芽长成了老枝,不仅叶片刺硬扎人,吃在嘴里还像柴禾,苦涩难咽。因此,刺老苞的最佳采摘时节,是它刚从苞壳里窜出两三匹嫩芽时。 楤木的嫩芽不仅味美功效佳,其茎皮、白皮、根均可药用。 楤木根 楤木根在不同的医药典籍上,叫法不一样。《本草拾遗》:楤根(《本草拾遗》),《草木便方》:刺老包根。《四川中药志》:山通花根。《江西草药》:箭当树根。 味辛,微苦,性平,归肝、肾经。具祛风除湿、健脾利水、利尿消肿、活血散瘀、镇痛消炎、接骨、健胃之功效。 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消渴、胃痛腹泻、跌打损伤、风湿痛、白带、淋病、肿瘤等。 在众多民间医书上记录的验方看来,许多都是楤木根一味药便挑大梁,而且,同样是可和食物同炖哦!且看: 1、肾炎水肿:楤木根一至二两。酌加水煎,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2、肝硬化腹水:楤木根四两,瘦猪肉四两。水炖,服汤食肉。(《江西草药》) 3、胃痛、胃溃疡、糖尿病:楤木根皮三至五钱。水煎,连服数日。(《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4、遗精:楤木根皮一两。水煎去渣,加猪瘦肉炖服。(《江西草药》) 楤木白皮 为楤木树皮的韧皮部。其形状粗糙不平,并散生坚硬的针刺。外面灰白色至灰褐色,内面黄白色而光滑。气微香,嚼之带粘液性。全年可采。 《闽东本草》谓其性温,味微咸。入肝、心、肾三经。明显和楤木根皮的性味有区别,并且归经上多了一个心经。 关于其功效,《本草推陈》载:树皮及根皮均有健胃,收敛,利尿及制糖作用。 可治糖尿病,肾脏病,胃溃疡。这一条,可说和根的功能相似了。 《闽东本草》载:补腰肾,壮筋骨,舒筋活血,散瘀止痛。 附方: 痛风:楤木白皮一两。同猪肉烧食,或配其他痛风药同煎服。(《浙江民间草 药》) 治跌打损伤:鲜楤木皮,捣烂敷患处。(《闽东本草》) 一枚小故事: “小莺,如果你再不接受我的求爱,我就飞到那棵树上去。让那些刺扎我!” “大鹰,你知道我们不合适,何苦自残呢!妈妈说,傻瓜才会停到那棵带刺的树上。” 大鹰听罢,内心除了崩溃,却不认为自己是傻瓜。一小时前,它在捉小鸡的时候被山民一吓,扑地腾到了一个大石头上,好疼!正需可治跌打损伤的药材。这棵带刺的树刚好有此功能,大鹰我精明着呢! 注: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