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白云中一老僧 大都离俗少人憎 几回太白商丘过 汲取阴陵泉几升 脾经里潮湿泥土样的坤土之气,能有效地用来清火。9—11点为活跃时段。 足太阴脾经从大脚趾末端开始,自下肢内侧上行直至头部。与脾经关系密切的内脏器有脾、胃、心。 中医学认为,脾的功能是统血和升清阳,即贮藏血液和提高免疫能力。脾还有运化功能,能将食物中的精华物质转化为气血精液,并通过心肺输送到全身各脏腑器官,以供生命活动所需。 饮食后胃腹部舒适,大便正常,脸色红润,肌肉丰满表明脾气旺盛,脾胃功能正常。反之,食欲不振,大便稀薄,腹鼓胃胀,面黄肌瘦,脸色萎黄,则往往是脾运化不良,水谷不能化生为气血所致。 脾统血,能约束血液行于脉内而不外逸,血一旦受火热干扰就会不受约束而妄行,出现出血症疾病。如皮肤经常出现红点,便血,尿血,呕血等,出现这些症状,不能用泻法,而要用补法,补足脾气会有良好效果。中药“归脾丸”就是从古流传下来的良方。 另外,脾运化异常,还会使口中常有异味,漏涎(xian)水。晚上进食过多,口中更有异味影响健康,所以民间有“多吃半夜饭,少吃年夜饭”的谚语。 “脾主思”,总是多思多虑,爱想事,易忧伤,这样的性格往往与脾经不佳有关,性格是由体质来决定的。要学会多保养自己的脾经。 如何使用好脾经?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油腻,多食清淡,尤其是不能暴食暴饮。2、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多思则气结”“思虑伤脾人憔悴”3、合理按揉敲打疏通脾经。保养时间最好在上午9—11点的时候。 1、左侧隐白穴——妇科的御医。为止血的特效穴,对改善妇女经期过长很有帮助。方法:贴敷法,把适量三七粉用纱布、胶带固定在左侧隐白穴上,12小时一换。按揉法,经常按揉此穴,也可改善经期过长的麻烦。注意:用左不用右。不要两边都用。 还可用白醋泡脚治疗手脚发冷。(在洗脚时滴几滴,然后搓揉) 2、大都穴——解闷消愁。方法:按揉、灸,按揉两侧穴位,每天10分钟,有症状的同志一定要坚持。灸,每周2-3次,每次5-10分钟。 改善心口痛胃口不好,可配合按摩肾经太溪穴、然谷穴、涌泉穴,肺经的尺泽穴,胆经的行间穴,心经的神门穴,任脉上的建里穴、中脘穴。 3、血海穴——改善贫血。每天按揉此穴,能有效改善因贫血引起的心慌、头晕、耳鸣、精神不集中等症状和因熬夜引起的反应迟钝、做事无灵感等症状。调节经期血量,用敲打的方法。多了敲左边,少了敲右边,每次时间不限,但每天累积不少于1小时,一月为周期。 4、公孙穴——脾胃不适的首选。方法:按揉、灸左侧穴,可有效改善因胃火太旺引起的胃痛、胃胀。改善关节酸痛,先按揉左侧阴陵泉、两侧内关穴、公孙穴,再灸公孙穴。调理妇科病,理念是联系、激活冲脉,改善、康复妇女功能。方法:按揉、灸、敷贴。配合穴位有关元穴、气海穴、天枢穴、三阴交穴。敷贴药物:大蒜、吴茱萸,早起敷上,晚饭后取下。 5、太白穴——补脾脏、治焦虑。贴敷三七粉,可有效达到补脾的功效。在两侧穴位上贴敷人参,可治因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犯困、水肿、腹泻腹胀等病症。用脚侧大趾关节或保健捶敲打此穴,可有效治疗脾经上的毛病,改善脾脏的功能。 6、商丘穴——治痔疮、补气血、治疗顽固性咳嗽。方法:按揉、挤压,能帮助改善和缓解痔疮疾病;能有效治疗因体能大量消耗导致的乳腺疾病、有助妇女怀孕;能治疗感冒后的恶心、呕吐;贴敷云南白药,有助治疗顽固性咳嗽,如多次无效,则说明病症不在脾经、不在此穴。 7、三阴交——此穴为脾、肾、肝三经络的相交穴,用“五子”敷贴,可降血压、治头晕。五子为决明子、女贞子、车前子、青葙子、菟丝子。此穴又是妇科病的首选穴,用艾灸法,对痛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脚底肿胀、冰冷等都有效。经前5、6天起每天化几分钟时间按揉、艾灸。男同志也要重视此穴,适时按揉、敲打三阴交,可改善男性性功能。 8、阴陵穴——除具有与三阴交类似的功能外,还可治疗因水湿引起的疾病,消除水肿,缓解心中的烦闷。方法:敲打、贴敷。此法还可以缓解肩周炎疾病。 9、漏谷穴——治便秘、肠鸣。方法:敲揉、艾灸,能将体内的垃圾和浊气排出,也是排除体内毒素的好方法,如果配合地机穴效果会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