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春天的诗歌很多,但这一首28字唐诗角度很特别,入选唐诗三百首

 昵称62640341 2019-03-08

古代的人们对于季节的变化非常敏感。所以在那些古典诗词当中,写到春天的题材有很多。

毕竟春天是最让人感觉到欣喜的季节。经历了严冬的寒冷,每个人都在期待着春天的到来。春天的温暖,可以带给人们很多的思绪。比如一年之计在于春,比如百花盛开,又比如春天的到来可以隐喻男女爱情的开放等等。

写春天的古诗有很多,每个诗人所立足的角度也很有不同。就如前文所说,有的诗人从季节的变化开始写,有的诗人则是从天地万物的变化开始写,有的诗人都是从男女爱情的角度开始写。

今天我们所谈到的这首唐诗角度和他们都有所不同。

而这种不同主要来源于诗人长期的乡村生活经历。虽然这个诗人我们在学唐诗的时候了解并不多,但是他的这首古诗,因为角度比较特别,也得以入选唐诗三百首,成为其中的经典之作。

且看: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这首唐诗的题目就是《月夜》,作者是唐代一个诗人,名叫刘方平。这个诗人是匈奴族,他流传下来的诗篇并不多,但是唐诗300首全收录了好几首诗歌。这首描写春日夜晚的《月夜》,可谓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从题目当中,我们很难想象这是一首写春天的古诗,还以为是写月亮的一首古诗。但是从这首古诗来看,除了第一句提到了月亮,其它的诗句都没有写。“更深月色半人家”,第一句诗歌告诉我们,如今已经是深夜,月光照耀着半边的庭院。

在这样的一个夜晚,诗人也看到了北斗星行在蓝天之上,而南斗星也已经开始西斜,这预示着夜晚已经非常深,将近到了凌晨的时候。

前两句都是在渲染意境:夜深了,夜晚很是静谧。诗人提到了月亮,但是并没有花很浓重的笔墨去写。后两句才是真正体现这首唐诗的主题。“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就是在这个夜晚,在深夜当中,诗人非常出人意料地感觉到了春天的暖意。

他是怎么感觉到的呢?因为这首唐诗的最后一句“虫声新透绿窗纱”,写诗人透过窗纱听到了外面小虫的叫声。冬天的时候是不会有这种声音的。只有在春日的惊蛰节气过了以后,这些大自然的小生物们才开始在温暖的气候当中苏醒过来,才会有这样的叫声。

所以由此来看,刘方平的这首古诗可谓独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春天的夜晚,但是并没有花笔墨去写月亮去写星星,而是把笔墨放在了对于春天的夜晚小虫的叫声当中,由此来反衬出春天的到来。

而其中的“新透绿窗纱”,更是非常敏锐地感受到了这是春天夜晚虫子的第一次鸣叫,也更体现出了诗人内心的欣喜之情。

因为这首古诗确实角度比较特别,而且别出心裁,所以得以入选唐诗三百首,成为其中的经典之作。而且最后一句,“虫声新透绿窗纱”,也成为这首诗的点睛之笔。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图片原作者对本文的贡献,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