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夜》:在这个深夜里,世界在他的感受中星移斗转、冬去春来

 江山携手 2020-02-24

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人中,刘方平并不知名,但《唐诗三百首》中却选入了他的两首七绝,要知道,名震千古的诗圣杜甫,《唐诗三百首》中都只选了一首七绝。

今天就精唐其被选入《唐诗三百首》的第一首七绝,《月夜》。

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小编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月夜》一作“夜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小编阑干南斗斜。

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

月色半人家:因为夜深,月下沉,所以只有一半人家照在月夜色里。

小编:在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阑干:形容星斗横斜。

南斗:即斗宿,在小编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南斗”。

夜色深沉,明月西沉,只有一半的人家照在月色里。小编和南斗也不知不觉已经横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新:初。新透:第一次透过。

今夜才意外的感爱到初春的暖意,一声清脆的虫鸣第一次透入绿色窗纱。

读刘方平的这首诗,要体会诗人对世界超然的眼光,要感受诗人对事物的细致感受,要领会诗人风雅超然的诗心。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深夜的夜景,此时月已西沉,星斗横斜,已经是下斗夜了,说明诗人是深夜醒来。

在古中,诗人是深夜醒来,通常是在表达诗人有忧伤苦闷的情绪。但这首诗不一样。

这两句诗,并没有表达夜诗人的自我情绪,而是以一种超然的眼光来看这个深夜的世界。所以诗人看到是月已西沉,星斗横斜,看到的是月光下,一半人家笼罩在月光之中,一半人家隐藏在阴影之中,这是诗人对这个深夜世界的宏观感受。

这两句诗,还渲染一种静谧的环境,人只有在一个静谧独处的环境中,对世界才会有一个更清晰细致的感受。于是诗的后两句,就是诗人对这个深夜世界的微观感受。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是虫“知春气暖”,还是诗人"知春气暖”?应该都是。经过寒冬的蛰伏,虫子最能感受到物候的变化,所以一感受到初春的暖气,便破发出清远的鸣叫。“透”字,写出了虫鸣的幽远清越。

也正是虫的鸣叫,让诗人感受到了的气息,从万籁寂静到虫声新透,春气渐渐复苏万物,物候的变换在这个深夜里悄悄进行,而只有诗人感受到了。

我们读完这首诗,感受到的是,诗人在深夜醒来,但并没有为失眠而痛苦,也不为俗世的烦心事操心,而是以一颗风雅超然的诗心来体会这个世界,他以一种超然的眼光看到了一个辽远的世界,以细致的感受体会到了物候的变化。

在这个深夜里,世界在他的眼里星移斗转,世界在他的感受中冬去春来。

元代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评他的诗:“多悠远之思,陶写性灵,默会风雅,故能脱略世故,超然物外。”

文 | 谢

精读《唐诗三百首》:刘方平《月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