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剧音乐西皮二簧

 江山携手 2019-03-08

BB——苏明慈的博客

京剧音乐西皮二簧

    从这一讲开始,我们将要具体地对京剧音
乐的各个声腔曲调逐一进行介绍了。       

  
    京剧音乐是以皮簧腔为主的。所谓“
皮簧腔”,是“西皮”与“二簧”的统称。而西皮和二簧其实是同源异流的两种不同腔系。

   二簧腔】形成于江西、安徽一带。其渊源可以上溯到明代“四大声腔”中的【弋阳腔】。【弋阳腔】在其流传过程中,吸收了许多皖贛一带的民间音乐元素和【昆曲】的营养,形成了用笛子伴唱的【咙咚调】吹腔,它又发展演变成被叫做“平板二簧”的【四平调】——这是现代二簧腔的一个“直系祖先”;另外,从“秦腔东渐”而来到南方的【梆子腔】,也在皖贛一带形成了一种新的腔调【高拨子】——这是现代二簧的另一个“直系祖先”。【四平调】与【高拨子】在皖贛之交一带经过长期演唱交流,形成了既有【四平调】的调性,又有【高拨子】的节拍形式的新腔调——【二簧腔】。

   西皮腔】也是梆子腔的“后裔”。我在前面关于“秦腔东渐”的部分就曾说过:古代的【梆子腔】(【秦腔】)从汉中一路向东流传,在湖北襄樊、汉口一代形成了一种被叫做“襄阳调”或“楚调”的新曲调,就是现在被叫做“西皮”的一类曲调。这种曲调在进一步“东渐”时,流传到了皖南、贛北一带,与在那里形成并流传的“同胞”【二簧腔】相互影响、交流,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从而形成了现代的【西皮腔】。

    在皖贛一带经过第一次融会的徽调【二簧腔】与楚调【西皮腔】,曾共同在鄂、皖、贛、苏(主要是扬州附近)长期演唱,这种戏班是由当年著名的“徽商”(安徽客商)带到各地演出,所以被叫做“徽班”。随着乾隆年间的“徽班进京”,【二簧腔】和【西皮腔】就一起到了北京(这时的徽班当然还是以唱【二簧腔】为主)。紧接着,流传在湖北的楚调演员也纷纷来到北京,搭入已经在那里站住脚跟的徽班。于是【西皮腔】与【二簧腔】就在北京城里进行了第二次大融合,形成了现代的“皮簧”声腔体系

    【西皮】与【二簧】各自都有自己的一整套腔板系统。
    从散拉散唱的〔导板〕,到各种一板三眼、一板一眼乃至有板无眼的种种上板的唱腔,再到紧打慢唱和散拉散唱的唱腔,就形成了各自的“成套唱腔”。

    一般在京剧的传统剧目中,【西皮】和【二簧】都是单独使用的。即:一出戏如果是唱【西皮】的,就从头到尾唱【西皮】;如果是唱【二簧】的,也就始终唱【二簧】。极少见在同一个剧目的同一个场次中混合使用皮簧两种曲调的。

    但在一些新编剧目里这种情况已经被打破了。出现了【西皮】与【二簧】混合演唱的组曲形式。甚至出现了在同一段唱腔里皮簧互转的形式,乃至用西皮的伴奏来演唱二簧腔系的唱腔,或相反。也就是说,现在的【西皮】与【二簧】已经更进一步地交流融合形成了一个整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