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发现这样的情况,起初是因为糖耐量受损,餐后血糖升高,发现的糖尿病,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发现空腹血糖也越来越高了(最新正常标准是空腹血糖在3.9-5.6mmol/L),这是什么原因呢?遇到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处理呢? 事实上,空腹血糖往往代表着基础胰岛功能的受损情况,一般在2型糖尿病刚确诊的时候,胰岛功能就只剩下30%-50%了,此时少量用药或通过饮食运动控制好餐后血糖,空腹血糖一般不会明显升高,可是随着病情的发展,一些糖友没有科学的养护胰岛功能,胰岛功能就会以每年3%-5%的速度继续衰退,在这个过程中,空腹血糖也会随之升高,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包括餐后血糖在内的整体血糖水平都会水涨船高,糖化血红蛋白,并发症风险也会随之升高。 胰岛功能的下降在病理上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自身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下降,身体中可以用来转化血糖的胰岛素数量减少了,血糖控制自然会受阻;二是胰岛素抵抗,相同数量的胰岛素工作效率下降了,胰岛素无法将血糖运送进细胞,导致葡萄糖大量滞留在血液中引起血糖升高。 在这种情况下,有经验的医生往往会给出两种治疗干预的方案供糖友选择: 1.药物治疗 临床表明,糖尿病初期的患者中,胰岛素水平往往接近正常,导致他们血糖升高的往往是胰岛素抵抗,这个时候只要通过少量用药就可以进行纠正,保持血糖的平稳,比如服用二甲双胍和拜唐苹,来控制胰岛素抵抗的情况。 然而,这个阶段只有2-3年,此时如果不注意养护胰岛功能,随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减少,一种药物就已经满足不了正常的控糖需要了,只能增加胰岛素促泌剂(如磺脲类的“格列”系列药物及非磺脲类的“格列奈”系列的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来维持血糖正常,而药物的剂量也会随着胰岛功能的下降而增加,并发症的风险也会不断加大。 2.生活方式干预 研究发现,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加重胰岛功能损伤,导致血糖升高的重要原因,所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于糖尿病的控制意义重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减少药物的依赖,甚至有糖友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在不适用降糖药的情况维持十年以上血糖平稳的记录。 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饮食和运动两个方面: 饮食:主要行动是控制主食量,每天将米面等主食控制在200-300g,并保障优质蛋白的摄入量,如精肉100g,牛奶250g,鸡蛋1个,豆制品100g,同时多吃绿叶蔬菜,至少500g。 运动:每天坚持运动的时间不少于1个小时,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另外,日常要做好血糖监控,随时根据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调整饮食结构和运动方法。 当然,不依靠药物,只依靠生活方式的改变维持血糖的方法仅限于那些初期患者,自身的胰岛功能还能起到部分作用,对于胰岛功能受损严重的糖尿病人,适当的用药干预就十分必要了。 有什么办法能够促进胰岛功能的恢复呢? 对于已经发生的胰岛功能损伤,建议采取特殊营养干预的方法进行修复改善,现代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发现,人体中有一种特殊的肽类物质,对胰岛等细胞的生长修复起着关键作用。如果能准确锁定并提取,就有望长久的恢复代谢组织功能。目前,世界各国科研人员,都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我国的科研人员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也让广大糖友看到了新的希望。 总之,无论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还是营养干预,都是阻止糖尿病继续恶化发展的基础,虽然效果不像药物那样立竿见影,但对于糖友的健康和生命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定不要怕麻烦,需要长期坚持。 此外,糖友还应做到戒烟限酒、生活规律不熬夜、避免过度疲劳、心态平和等等,同时正确认识服用降糖药的目的是为了保持血糖平稳,减少高血糖对胰岛功能的伤害,不要一味的求低,也不要盲目的排斥,而应该在血糖专家的指导下科学运用,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