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书:碑铭石刻 书法源头

 潇潇雨ekg9m5f4 2019-03-0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世界文明的传承与延续中,中国汉字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字,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依然可以读懂先秦的古籍,在时空的长廊里,在生命的轮回中,与先贤对话。以汉字作为基本载体的书法,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一直以来,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本期“书法的智慧”,我们一起来领略篆书的风采。

【名家简介】

刘湘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株洲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楚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株洲民革书画院副院长。1989年师承杨志达先生学习篆刻,2017年拜何雷衡先生学习花鸟画。作品在国内多次参展并获奖,在《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法》、《现代书法》等专业刊物上多次发表作品。

1

篆书的发展

“篆书是中国古文字阶段最早具有书法意味与独立意义的书体,是对甲骨文、金文、籀文和小篆的统称。”株洲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湘清老师向记者介绍,所谓“篆”,其实就是“掾”,是古代官府属员的通称,所以篆书也就是官书。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

所谓大篆,广义是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等,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所谓小篆,也称“秦篆”,是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使用的通用文字。

殷商至西周,是大篆的鼎盛期。但早在六千多年前,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和描绘物象的图画就具有文字的雏型,随后在漫长的发展中,产生了象形文字。殷商时代,在龟甲兽骨上刻划的“甲骨文”,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商周时代,出现的铸在钟、鼎、货币、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称为“金文”或“钟鼎文”,书法渐趋整齐,风格圆转浑厚,字形变化丰富。春秋战国时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笔划雄强而凝重,结体略呈方形,风格典丽峻奇。

西周后期,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大篆的代表作品,有《石鼓文》和《秦公簋》铭文等。

及至秦始皇统一六国,大篆又经简化、改良,最终定型为小篆。小篆的鼻祖秦相李斯整理规范了小篆,但历两汉、魏晋至隋唐,在几百年的时间里,篆书却逐渐式微,学书者都专攻楷书、草书,除用于碑铭篆刻和器物款识之外,难得有独立的篆书。直到唐代,才出现了小篆大家李阳冰,他被后人称为“篆自秦汉而后第一手”,再到清代,篆书终于百花斗艳,出现了一大批篆书书法家,进入了推唐超秦的大繁荣阶段。

2

篆书的学习:富有奇趣 适合初学者

现在有很多家长认为,小朋友如果学习书法,应该先学楷书,但从初学者的角度来说,刘湘清老师建议同学们可以从学习小篆入手。

“其实临帖、练习楷书,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刘湘清老师告诉记者,“而小篆用笔相比其它书体更为单纯,较容易被初学者掌握。”篆书书写不像楷书,有非常丰富的点画和穿插,其基本组字的方法,仅有“点、直、弧”三者,大多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让小朋友了解书法的起源、画一画线条,这样儿童学习也不会畏难。

其次,小篆结构匀称对称,对于结体容易较快掌握。平衡对称是小篆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比如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篆书讲究对称美,练习篆书不仅能提高毛笔的掌控能力,还能培养孩子对于结构、对称的敏感性,对于硬笔和毛笔的其它书体的学习都是有帮助的。

此外,篆书的基本笔法以中锋为主,而中锋用笔又是学习书法的基础,是书法笔法的核心,从小学篆书,对于将来书法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可以为其他书体打下很好的基础。

“所以说,以小篆为基本功扎好书法这个功夫的‘马步’,是具有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的,尤其是通过小篆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对于古文字的理解。”刘湘清老师说,学习篆书,不能一上来就临帖,应先从“识篆”开始。因为篆字和现在我们所使用字形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大篆,如果孩子不能认识篆字,临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或者为什么要这么写,那就谈不上学习了。

识篆的过程,大致相当于重新“认字儿”的过程,要学习篆字的读音、字义,要了解汉字书法的源头、发展历史,对于孩子来说,则又是一堂宝贵的国学课。

(记者 何威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