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不是有“蚕头雁尾”的隶书就是正体隶书?正体隶书与草体隶书有什么区别?

 我心中的太阳在 2019-03-09

谢谢你的提问。隶书的“正体”,只能说是后世的说法。隶书是一个草根书法,所以才叫隶书。

隶书没有直系的继承关系,而是从不同的优秀书法家那里逐渐传播下来的。地方不同,风格不同,年代不同,样式不同。所以,隶书的风格样式特别多。


大约东汉中晚期,才出现了“蚕头燕尾”的隶书,这种隶书以孔庙三碑《乙瑛碑》、《史晨碑》、《礼器碑》为代表。最后的一个隶书代表是蔡邕的《熹平石经》,据说这个隶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但是,蔡邕的隶书已经是隶书的末代了。


《乙瑛碑》。

所以,隶书的“正体”是不存在的。这不像篆书,有一个篆书,你说小篆是正书,是一个“正体”,这没问题,因为篆书确实有一个直系的承传,比较统一,但是隶书没有。

所以,从东汉的隶书,到魏晋南北朝时代,书法的样式是最丰富多彩的。像晋代的《爨宝子碑》,既不像隶书,也不像魏碑,更不像楷书。


《礼器碑》。

而唐代的书法就更统一了。而隶书从来没有出现过统一,因此是没有“正体”隶书的。

至于草体隶书,还真的存在。这些隶书,早期的像银雀罕见,等等都是。晚期的草体隶书如《石门颂》,也是经典隶书,但是,并没有明显的“蚕头燕尾”。

所以,隶书是多姿多彩,风格多样的。

像《孔宙碑》都是像篆书笔法。不但没有蚕头,也没有燕尾。


总之,,出来不同风格的隶书,草体隶书荒率、潦草,是下级官吏的笔迹。

这样的书法,也是一个流派或者一种风格。


《史晨碑》。

而工整严密的隶书,更具有庙堂之姿。

我们今天学习隶书,已经没有“正体”与“草体”的区别了,以自己喜欢为标准。



汉简《银雀山竹简》。

选择哪一种隶书都有道理。哪些成熟的隶书,已经是经典,没有太多创新和想象的空间,反而草体隶书,由于还不是成熟的隶书,所以,会有更多想象的创新空间。

初学隶书,最好选规范的大众经典,例如《曹全碑》、《张迁碑》、《乙瑛碑》、《礼器碑》、《石门颂》等等。等积累了一些隶书知识和书法史知识以后,再选择有艺术突破性价值的字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