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 | 读写的点滴

 寻梦向天歌 2019-03-09

我怯怯地让女售货员拿出来,翻开书页,第一眼,“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破空而来,一下击穿了我,对一个乡间的孩子,在快板书和民间故事中成长的人来说,我知道了外面还有一种有别于我们组合习惯的文字,还有一种有别于我们生活的别样的人生。

如何学习语文,对我来说就是一种美好的阅读与抄写的记忆。我有个习惯,对好的文章,我都抄写,无论诗歌散文、小说甚至剧本。我现在还存留很多的各类各样的笔记本,那上面有汪曾祺的小说《受戒》、孙犁的散文《乡里杂闻》,还有舒婷、顾城等的诗歌。

在小学、初中的时候,老师总是把好的文章抄写在黑板上,我们大家跟着抄写,这锻炼了我,也养成了我。并且,我对好的文章,总是要朗读出声,那样可以感受文气,感受文字的起伏回环软硬明暗。

十九岁之前,我一直在山东西南部贫穷歉卑的一个乡村生活,我的小学初中高中,一直是在以我家为圆心,以我的脚步一千到一千五百步为半径画圆读书。小学初中在镇子北头的寺庙的遗址上,高中在镇子南面的田野里。那是一个叫什集的小镇,先是公社所在地,后来是乡政府镇政府所在地,属于鄄城县,就是曹植从洛阳回来写《洛神赋》的鄄城。初中升高中的时候,曾报考地区和县城所在的高中,皆因为数学成绩的瘸腿没能高中而败北,对到镇子外求学的愿望就一次次落空,也就一次次在夜间仰望星空。面对浩瀚,心情一直压抑,在自己居住的墙壁上,用毛笔刷下“闻鸡起舞”来砥砺自己,无论春天秋天,我都不走高中的大门,从田野里直接翻墙进入学校。

回到家里,就在墨水瓶改造的煤油等下开始了读课外书,当时读的是《世界文学》、《收获》,当时的高中,有两间的图书室,图书管理的是一位女老师,恰巧是我同桌的亲戚,我就能多借几本书,在《世界文学》上,我第一次读到了博尔赫斯,记得是一篇叫《玫瑰街角的汉子》,感到非常的新奇。

“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这是初中时第一次读到《约翰·克里斯朵夫》的第一句话时,给我的震撼,这声音,到现在还在回响,还在笼罩,成为一种暗物质在我的骨髓里生长,这是一种向上的力,奔涌如血液,从脚趾到发际直达头顶。

对一个平原深处的孩子来说,虽然离黄河才30里,但初中以前一直没有机会亲临。但那刻,它就在我心中奔腾起来。

那是30多年前发生在故乡的事。1980年的春天,我正读初中二年级,一天我在镇上供销社的玻璃柜台看到一套四册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我怯怯地让女售货员拿出来,翻开书页,第一眼,“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破空而来,一下击穿了我,对一个乡间的孩子,在快板书和民间故事中成长的人来说,我知道了外面还有一种有别于我们组合习惯的文字,还有一种有别于我们生活的别样的人生。

那时农村僻陋偏远,是没有多少闲书可言的,父亲不识字,母亲不识字,哥哥有一本绣像本的《三国演义》,被我快要吃下了,那种精神的饥渴,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更加让人窒息。

那天在课堂里老师讲的什么我一点都没听进去,晚上在家也只是草草吃点东西。母亲问我:冻着了?凉着汗了?

我摇摇头,就躺下睡了,当时家境贫寒,我和父母还在一个床上睡觉,床的下面,拴着的是一群羊,而屋子的梁上则是宿窝的鸡。

我想到“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但只是想象那大江的模样。

我知道父母的不易,父亲靠在集市上半夜起来扫街,半劳作半乞讨地和来赶集的人一次要上二分钱补贴家用,有时还要遭到斥骂和白眼。

五天一个集,每次下集,我就看见父亲在家里一分一分地点钱,然后交给母亲。那时哥哥刚结婚,姐姐也要出嫁,家里日子过得紧,有时还会断盐。

一次母亲上集,被小偷偷去了五块钱,我看到母亲从集市上哭泣着回来了,当时我中午正放学,同学说:你娘哭了,在街上走呢。

我悄悄地跟着母亲,看她从集市上哭着走过,那泪从她的眼里流到嘴角,流到脖子里,流到衣襟上,母亲用手去擦,眼泪又流到了她的手上,我怯怯地抓住母亲的手,母亲的泪也在我的手背上流。我也哭了,我们母子哭着从集市到供销社、到水煎包铺与鸡蛋市;人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哭,很多人窃窃私语“这娘俩,哭得像泪人似的”。

后来,我想起“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这样的句式可以形容我们贫寒的母子——“哭声浩荡,在母子脸颊上升”。

黎明,屋梁上的鸡开始鸣叫,母亲早早唤我上学,问我身体好点没有。

我没言语,在学校晨读的课堂上,我撕破喉咙喊: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

放学吃晚饭,在端碗的空隙,我给母亲说:老师要我交学费,两块钱!

母亲没问,从衣裳的口袋里,在手巾包裹的里三层外三层的中间,找出一块五,然后又去邻居家借了五毛。

我到供销社的玻璃柜台,买下了《约翰·克里斯朵夫》。这是我骗母亲的唯一的一次。30年来,我一直压在心底,母亲去世多年了。我想到我们娘俩哭泣走过的路:哭声浩荡,在母子脸颊上升!

我家是个集镇,距离鄄城县城35华里,这集镇地面上有一处拖拉机站,有几辆洛阳产的东方红牌拖拉机和2辆破旧的解放牌汽车,而拖拉机汽车所用的汽油柴油却是在县城才储存,也可能是动用机车到县城发成本高,于是拖拉机站的汽油柴油就有我家用地排车从县城拉回,地排车上装四个铁桶,每个满满的油桶是400斤。从我上小学开始,有时在夏季或者冬季就和姐姐到县城拉汽油柴油。

常是鸡叫的时候,拿着窝头和一瓷葫芦水,姐姐拉着我和空的铁桶到县城,在油站上班的时候,我们就到了,然后装油,然后吃窝头等待。

在装油的时候,我就一路跑着到位于县城北大街的新华书店买书,油站离书店5华里,我必须在一个小时来回,于是到了书店就匆匆买了书,然后折回,《飘》《欧也妮-葛朗台》《芦青河告诉我》《月迹》都是从初中高中那时买的,但是书买回来了,却错过了吃窝头,于是姐姐架着车辕,我在边上套上绳子拉偏套,有时就低头吃窝头,在喘息的时候,就拿出新买的书,于是也就忘记了劳顿。

现在能在书房读书了,但我还想到少年拉着地排车到书店买书回来的那种兴奋,但现在好象遥远的有点不真实,但我却想到那一幕,这是一种怀念?抑或是一种失落,那样的心境竟不再出现于生活中,随着成年与人生的历练与缺憾,我觉得这徒步买书的可贵。

其实在乡下,是书开启了求知的闸门,由于眼界和贫困,读的书多与有偏差;在开始写作时,模仿的诗歌都是甜腻的形式,自己一下笔就是油滑浮薄,在1984年秋天,我高中毕业,准备到一所师专报到的时候,一天,在新华书店发现了一本刊物《文学家》的创刊号,上面是昌耀的组诗,那次我读到了他的《高车》:           

是什么在天地河汉之间鼓动如翼手?……

是高车。是青海的高车。我看重它们。但我之

难忘情于它们,更在于它们本是英雄。而英雄

是不可被遗忘的。

从地平线渐次隆起者

是青海的高车

从北斗星宫之侧悄然轧过者

是青海的高车。

而从岁月间摇撼着远去者

仍还是青海的高车呀。

高车的青海于我是威武的巨人。

青海的高车于我是巨人之轶诗。

这是一个巨人的诗行,周涛曾说王昌龄的弟弟王昌耀,那时我知道以前接触的诗,是算不上诗的,我从昌耀这里知道了何谓诗,诗又是何为?从昌耀,我开得了新面,后来昌耀先生死去,我曾著文哀悼《老昌耀》,此文于《散文海外版》刊出,算是馨香一瓣,献于死者的灵前。那是对文学的招魂吗?抑或是对身边的文学招魂,我的墨水的脐带真的接通汨罗江?从这点我是感激书店,在那个时候,在那个地点,让我认识了诗歌,也认识了自己的局限。

在读高中的时候,我曾借过一本《日本短篇小说选》,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当时是冬天,我抄写了上面一篇三浦哲郎的小说《忍川》,这也是日本的电影演员栗原小卷的成名作,写的是年轻人情感的纯洁,上面写的“我”一个卑微的来自乡间的大学生与一个菜馆的同样卑微的招待志乃的故事。那种气味、那种故事、那种格调深深地吸引了我。我觉得我也是一个屈辱的存在,我坐在一个阴冷的屋子里,一连抄写了三个晚上,当最末的一天,天竟小起了雪,我有点喜极而泣,泪流满面,情感的共振何计东西南北,何计肤色民族,绝对不可以“萧条异代”来说。

我是来自农村的,我知道底层的纯朴和哀痛,最后“我”带着志乃回到也是农村老家完婚,走向神圣的婚礼时的场面,是留存我记忆和影响我文学记忆最深刻的事件。当时我还未婚,没有女性朋友,只是在文学里转移自己的情感与注意力,寻找拯救的力量,但我记得小说里的话:“我们虽然寒微,但是要坚强地、精神饱满地生活下去,这就是我们的信念 。”

《忍川》里有个细节,雪夜“我”与志乃,那最后的描写,简直是黄金打制的,饱满光辉,有磁力。这个细节,我曾在一篇散文《风雪黄昏》里有过追忆,这是一篇发表在2004年夏季《文艺报》的散文,寄寓了我对抄书的怀念。在我抄写《忍川》完毕的时候,老家也下起了漫天的大雪,如鹅羽的雪,后来我在电影《日瓦戈医生》里看到雪夜的西伯利亚的森林的小屋里 ,日瓦戈在写诗,烛光摇曳,外面是狼的长哞。多么相似,如《三套车》的场面:冰雪覆盖着伏尔加河,冰河上跑着三套车,有人在唱着忧郁的歌,唱歌的是那赶车的人。

也许这小说和我当时的心境有关,我愈来愈信,你接触某个文章也是讲究机缘的,这机缘可以是天气心情,也可能是年龄,但那年的冬天,是文学和《忍川》这小说温暖了我,给我精神的滋养,给我以后文字的节奏。我知道了人类发展的元素:爱、尊严、自由与平等。

   耿立:本名石耿立,1965年生,山东鄄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教授。读书写作,乐此不疲,作品多次跻身于中国散文、随笔排行榜,被《新华文摘》和各种权威文学选本选载,曾获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入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是当下国内有影响的散文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