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坟和墓有什么区别?

 徘徊求知 2019-03-09

人在去世之后,要对尸骨进行安葬,安葬的方式由多种,如土葬、火葬、水葬等,其中以土葬为主,是最主要的形式,火葬也在一定时期或者特定地方盛行,水葬等较少。土葬和火葬区别在于对尸骨的处理,之后都是挖坑下葬,也就是常说的墓。

在春秋之前,墓是平的,人在下葬之后就将墓推平。春秋晚期,墓上开始有坟,如孔子在将其父母埋葬在一起时,为了留下标志,在墓上造了一个高四尺的坟。坟的出现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封建的等级制度开始确立,坟的出现就是为了适应这种社会的变化,新兴的地主阶级往往乐于把坟建的很漂亮,以此来彰显身份。

至战国时期,对于各诸侯国王来说,坟也不能代表其独特身份象征,所以诸侯王的墓就称为“陵”,取山陵之意,历史上第一个陵是战国中期赵肃侯建造的寿陵,此后“陵”基本上成为帝王的专称。当然,“陵”为山陵之意,所以也有帝王直接将墓称为山的,如秦始皇的墓就叫骊山。

因此,可以简单来说,墓是基础,坟或者陵是加诸墓之上的,从词语“坟墓”、“陵墓”也可看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