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孟子·梁惠王上》 山谷中的鱼鳖用不完,山中的林木也用不尽,人们便能够得到生养,安葬死者也没有什么好顾虑的了。 2.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孟子·梁惠王上》 如果上上下下的人们都相互谋求私利,这样国家便会十分危险了。 3.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孟子·梁惠王上》 如果轻视公义而看重私利,那么不夺取全部是不会满足的。从来没有重仁的人却抛弃他的父母的,也没有重义的人却怠慢他的君主的。 4.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在孟子看来,“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品德高尚的人,是保持着先天本真之心的人。人性本善,就像水往低处流淌一样,自然而有规律。这样的善不是外界施加上的,而是人生具有的共同本质。 6. 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孟子·公孙丑上》 耕种庄稼按井田制助耕公田,而不在去征收天下赋税,天下的农民便会乐于耕种在这样的土地上。人民没有额外的征收土地税赋和劳役,天下的人民便乐于成为这里的居民。 7.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孟子·公孙丑上》 依仗着自身实力的强大,假借仁义的之名称霸诸侯国。依靠仁德去实行仁义之举使得天下归服,这样不一定以国家强大为基础。 8. 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孟子·公孙丑上》 诸侯卿相如果能够实行仁政,便会变得荣耀。如果施行不仁义之政,便会招致屈辱。现在的人们十分厌恶屈辱,处于不仁之地,这正如同厌恶潮湿地,有身处于低洼地一样。 9.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离娄上》 夏桀和商纣之所以会失去天下,那是因为他们失去了民心。想要得到天下是有一定方法的,那便是得到民心。 10.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 君王将臣子当做手足,臣子便会将君王当做自己的心腹。君王将臣子当做狗和马,臣子就会将君王当做普通百姓。君王将臣子当做小草,臣子就会将君王当做仇敌。 |
|
来自: 文明Shiwenshan >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