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体育历年真题 题型与常考知识点归纳4

 师出网校蒋老师 2019-03-09

(六)田径

1.了解田径的基本知识;田径运动的分类(掌握分类及其定义);田径运动的国、内外发展史(识记古代和现代奥运举办的时间、倡导者以及我国田径运动发展史等);区分奥运精神、奥林匹克精神,知道奥运五环的颜色及代表的洲等;田径运动的分类,知道田径运动的分类(一般以奥运会项目为标准),重点识记全能类男子和女子的项目和第一、二天的比赛时间;评定田径运动技术的标准,考生应知道其内容以及定义。

世界田径运动发展简史:据史料记载,公元前776年,在希腊奥林匹亚举行了第1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并规定每隔4年举行一次。在1894年皮埃尔·德·顾拜旦倡导下,在巴黎召开国际体育会议,成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1896年法国人皮埃尔·德·顾拜旦创立了第1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并确立了田径为奥运会的第一运动。目前田径界认为,这是现代田径运动开始的标志。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现已举办了31届,其中第6届、12届和13届因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未能举行。

我国田径运动发展史:1992年在25届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陈跃玲获得女子10公里竞走金牌(我国奥运史上首枚田径金牌)。我国田径在走入几年低迷后,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以12.91的成绩平了世界纪录,并获得金牌。这枚金牌是中国男选手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1枚田径金牌,翻开了中国田径历史新的一页。

奥运精神:奥林匹克格言(奥运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支撑和造就“更快、更高、更强”的是“自信、自强、自尊”。《奥林匹克宪章》赋予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是“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

奥运五环:五环的蓝、黄、黑、绿、红分别代表着欧洲、亚洲、非洲、大洋和美洲。

2.了解跑的概念、步长与步频、跑的分类与技术原理以及中长跑技术。

跑的概念:跑是单脚支撑与腾空相交替、瞪与摆相结合、动作协调连贯的周期性运动。

步长与步频:决定跑速的因素是步长和步频。步长是指两脚着地点之间的距离,步频是指单位时间内跑的步数。

跑的分类与技术原理:跑的各阶段技术要素:起跑(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起跑后的加速跑(最短时间内尽快发挥出较高的跑速);途中跑(继续提高跑速和保持最高跑速);终点跑(尽量保持途中跑的速度并进行冲刺)。

中长跑技术:中、长跑各个项目的完整技术均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等主要技术环节。

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中、长跑采用站立式起跑。当运动员听到“各就位”口今后,从集合线轻松地走到起跑线后,两腿前后站立,有力之腿在前,紧靠起跑线后沿。前脚跟与后脚尖距离约一脚长,左右间隔约半脚,后腿用前脚掌支撑站立。听到枪声后,两脚用力蹬地,后腿蹬地后迅速蹬摆,两臂配合两腿的蹬摆做快而有力的前后摆动。使身体快速向前冲出,过渡到起跑后加速跑阶段。

②途中跑:是决定中、长跑运动成绩的主要环节。途中跑应强调轻松、省力、节奏好。耐久跑中的途中跑,要求跑的节奏与呼吸节奏相配合。

终点跑:是临近终点的一段冲刺跑。终点跑的距离要根据项目、训练水平、个人特点、战术需要及比赛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800米可在最后200~300米,1500米在最后300~400米,3000米以上可在最后400米或稍长的距离开始终点冲刺跑。

(七)排球

1.了解排球比赛的基本知识,包括排球运动的起源及传播、比赛方法、排球队员的位置等。

排球比赛的方法:

排球比赛是两队各6名队员在长18米、宽9米的场地上,从中间隔开的球网(男子网高2.43米、女子网高2.24米)上方,根据规则的规定,以身体任何部位将球击入对方场区,而不使其落入本方场区集体的、攻防对抗的体育项目。

比赛是以后排右边的队员在发球区内用手将球击过球网开始,每方最多击3次(拦网触球除外)使球过网,一名队员不得连续击球2次(拦网除外),球在空中不能落地。

场上6名队员分前后排站位,前排8人,后排3人,接发球队胜一球后,6名队员必须按顺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由轮转到后排右边的队员发球。接发球队胜一球得发球权同时也得1分。发球队胜一球后,该队发球队员继续发球并得1分。

国际六人制排球比赛采用五局三胜的每球得分制,前四局每局比分为25分,最后一局决胜局比分为15分,但每局只有在超出对方2分的情况下(比分没有封顶)才为胜一局,胜三局为胜一场。目前沙滩排球采用每球得分制的3局2胜制,前2局每局比分为21分,第三局决胜局比分为15分,并每一局均须领先对方2分才能获胜,比分没有封顶,可以无限制的延续下去。

排球运动中球员位置:

主攻手:是在靠近标志杆的位置进攻的球员。由于大多数传向主攻位置的球都是高球,因此主攻手往往采用很长的助跑,有时甚至从边线外开始助跑。在进攻中主攻手通常依靠强力扣杀得分,但有时也要求以斜线助跑和快攻来扰乱对方的防守。主攻手还需要掌握一传技术,因为在对方发球时他们通常作为自由人以外的第二一传点。惯用右手的主攻手最适合在4号位(前排左)进攻,相对的,惯用左手的主攻手最适合在2号位(前排右侧)进攻。

②副攻手:是经常在靠近二传手的位置打出快攻的球员。副攻手专职拦网,因为他们必须阻挡来自对方副攻手的快攻,并且需要从中间向两边快速移动以组织双人拦网。通常副攻手是队中最高的球员,且要求有很好的防守技术。

③二传手:二传是从防守转入进攻的桥梁和纽带,二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进攻技术和战术的发挥。二传质量好,可以弥补一传和防守的不足,还可用假动作迷惑对方、牵制对方,达到助攻的目的。有时还可用二传直接吊球,起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作用。

④自由人:是专职防守的球员,负责接扣球和接发球的救球。通常自由人具有全队最快的反应速度和最好的一传技术。由于自由人不需要在网前进攻或防守(规则不允许),可以由一传技术好的矮个子球员胜任。在比赛中被指定为自由人的球员不可以担任其他位置。自由人的替换次数是不受限制的,但两次的替换之间必须隔一次死球,而且只能由被替换下场者将其替换下场。替换的时间必须在裁判吹哨示意发球前做更换。特别的,自由人同一局比赛中的两次上场可以替换不同的球员。每一局开始前,自由人不得先进场,必须等第二裁判核对先发球员后才可替换进场。

2.重点把握排球的基本发球、传球技术和战术阵容

排球的基本发球动作:

①正面上手发球:面对网站立,便于观察对方。发球的准确性大,易控制落点,并能充分利用转体、收胸、收腹的动作带动手臂挥动。发出的球应呈上旋状态,以便在加大发球力量时使球不易出界。

动作要点:抛球稳、准,高度适中;挥臂击球方向正、速度快,如鞭打,全掌包球击球准;蹬地、转体、收腹、挥臂击球动作协调连贯,重心前移入场快。

②侧面下手发球:侧对网站立,转体带动手臂由体侧后下方向前挥动,在体前肩以下的高度击球过网的一种发球方法。这种发球,可借助转体力量带动手臂挥动击球,比较省力,但攻击性不强,一般适用于初学的女生。

正面双手上手传球动作要领:正面对准来球方向,采用稍蹲准备姿势;两臂屈肘于胸前,两肘自然下垂,两手五指自然分开成半球型,置于头前上方;击球点在前额上方约一球左右处,主动迎击球的后中下部;用力顺序为蹬地、伸膝、伸髋、展体、伸臂,最后用手指、手腕的抖动将球传出,重心随即前移下降。

正面双手垫球动作要领:正面对准来球,两脚开立,两臂并靠插入球下,在腰腹前约一臂距离的位置上,用腕关节以上1o厘米左右部位,触球的后中下部并快速蹬伸前移重心;击球时,两臂伸直夹紧,提肩压腕、前送,靠上下肢的协调用力配合来控制击球的力量和方向。

扣球动作要领:判断贯穿在扣球动作的全过程;助跑节奏清晰重心稳;起跳迅速点准确,踏跳、摆臂、挺胸展腹要连贯,最高点处快挥臂;击球要用全手掌,击球点在前上方,击球部位是后中上部,快速扣腕推压球;落地屈膝做缓冲,控制重心勿触网。

排球的基本战术:阵容配备(“四二”配备、“五一”配备、“三三”配备)、进攻阵型(“中一二”阵型、“边一二”阵型、后排插上进攻阵型)、防守阵型(双人拦网“边跟进”、“心跟进”阵型)。

(八)课程与教学论内容

1.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体系。

体育课程的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撇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①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成长;

②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

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④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五个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个层次(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课程目标的总目标:①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②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③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④提高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⑤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了解体育教学的特点、规律、原则。

体育教学特点:①学生有直接参与体力的实践;

②机动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在反复的身体练习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

③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相互作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体育教学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的规律;体育知识学习与运动认知规律;体育学习集体形成与变化规律;体验运动乐趣的规律;心理活动变化规律。

体育教学原则:合理安排身体运动量原则;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集体教育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安全运动和安全教育原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