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亚洲设计之都的新加坡 历来是世界学习的对象 在仅仅7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聚焦了N多世界级设计大师的作品 一不小心,可能就在转角处 便遇到了某位大师的作品 不愧为设计师的打卡圣地 今天小编整理了10个建筑大师在新加坡的经典作品 和大家一起欣赏 扎哈、贝聿铭、奥雷·舍人 萨夫迪、伊东丰雄、托马斯 里伯斯金、菲利普·考克斯、让·努维尔、WOHA ...... 01 摩西·萨夫迪 加拿大籍的以色列裔建筑师 城市设计师、教育家、理论家和作家 他25岁时设计的Habitat 67 项目 一经问世马上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滨海湾金沙综合度假项目 ▼ 滨海湾金沙是位于新加坡的一座综合度假项目,包括三座酒店大楼、两座水晶阁、一座博物馆、一条海滨长廊和裙楼。自2010年开幕之后,其标志性的设计已经完全改变了新加坡的天际线与旅游景观。 新加坡科学艺术博物馆 ▼ 世界上首个艺术科学相结合的博物馆,外形犹如盛开的莲花,在4000平方公尺的荷花池包围下显得格外巨大。它也被称为“新加坡欢迎之手”,每一瓣绽开的莲花,犹如张开的手指,花心犹如手掌心,下雨的时候,手掌会变成集水库,水流由手掌缝隙落下,形成绝妙的室内瀑布。 Sky Habitat ▼ Sky Habitat作为萨夫迪栖息地系列的第二件作品,2016年建成于新加坡,其延续了萨夫迪对于栖息地的理念,因地制宜的设计相较于Habitat 67更为成熟。 Sky Habitat是以社区为基础的解决方案,打破了典型的独栋塔楼的住宅开发规模,采用带有私人阳台、露台、公共花园的三维矩阵建筑,将景观带到空中,并维持了建筑在城市天际线上的多孔结构外观。 樟宜机场宝石计划 ▼ “星耀樟宜”坐落于新加坡樟宜机场的核心位置,占地总面积达14000平方米,地上和地下各建有五层楼。汇聚了独一无二的游乐胜地、购物休闲、住宿餐饮、花园景观和航空设施,并将大自然带入室内,融合清新绿植与都市活力,成就新加坡规模最大的室内花园。穹形玻璃屋顶和充满现代感的钢材外观设计让人眼前一亮! 02 奥雷·舍人德国籍建筑师他的地标性建筑作品塑造了我们与城市的互动方式在高度混合的环境中创造建筑的叙事性双景坊(DUO) ▼ DUO(双景坊)由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政府联合开发,极富历史意义。建筑也象征着两国之间的共生关系,并对周边城市和区域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象征了城市间的和谐共生。项目的初衷是将城市中历史形成的差异地带连接起来。 翠城新景(THE INTERLACE) ▼ The Interlace即交织的大楼。这一来自新加坡的备受瞩目的大型兼新型态的高尚公寓住宅综合体,设计师企图跳出新加坡传统的成片独立垂直塔楼住宅,探讨热带居住空间的其他可能性,提出一种处于自然环境之中并注重交流互动的热带生活方式。31个住宅单元,每个6层高,以六边形的格局相互联结叠加,构成6个大尺度的通透庭院,其交织的空间形成一个包括空中花园、私人和公共屋顶平台的垂直村庄。 03 托马斯·赫斯维克 英国鬼才设计师 誉为建筑界“莱昂纳多·达芬奇” 南洋理工大学学习中心▼ 这是一个整体建筑群设计,灵感来源于母体的孕育,其目的是通过拉近彼此的距离,让所有的房间链接起来,从而减少空间的角落,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04 贝聿铭 祖籍苏州 美籍华人建筑师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 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新门广场纸片楼 ▼ 当你看到这一片二维的玻璃墙直冲云霄,一瞬间大概会以为自己穿越到其他维度了。 这是新加坡的新门广场,外号“纸片楼”。设计原理是,尖角角度约为40度,而大楼的横切面呈梯形。所以从某个角度看,只是一面墙,没有厚度。 05 伊东丰雄 日本当代建筑师 获得2013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是第六位荣获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日本建筑师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八代市博物馆,仙台传媒中心等 怡丰城 ▼ 伊东丰雄将活动和流动的概念,融入空间与钢筋水泥结构里。采用了波浪形主题符号,以波浪形态覆盖整个建筑。沿着港湾的白色流线型摩登建筑,既像涌动的海浪,又像飘荡的风帆。从建筑的各个角度都可自成一景。 嘉御苑 ▼ 嘉御苑的被设计成独特的“树”形外观,利用大自然的降温原理—光合作用,巧妙设计铸造舒适空间,使得建筑自身具有降温、调节风系的功能。远远望去,建筑宛若怒放的“生命之树”,在湛蓝的天空中划出优美的天际线。 06 扎哈·哈迪德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享誉国际的建筑女帝 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丽敦豪邸(d'Leedon) ▼ 丽敦豪邸是世界知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设计的第一个高层住宅项目,新加坡迄今为止最大的私宅项目之一。场地经过改造形成一系列阶梯状的平台,公共设施区域也得以最大化,从而在整个住宅区内建立一个更加人性化的景观。 07 让·努维尔法国建筑大师 以具体、独特、原创和独一无二著称 他的作品虽然大胆地挑战传统、突破巢臼 但却能彻底融入周遭的地貌环境, 展现独特的和谐魅力 嘉峰豪庭▼ 落于新加坡尊贵地段的顶级豪宅嘉峰豪庭(Le Nouvel Ardmore),建筑的整体设计概念从“纯正白色”出发,随后建筑师为这个“纯色体”注入盎然绿意,使纯净的空间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率先把大自然和绿化概念渗入整体的建筑概念中,不仅在视觉上充满艺术美感,更把实用性与大自然融合起来。让·努维尔表示:“所有建筑都是为人建造。因此,建筑就如同一份礼物。” 08 WOHAWOHA于1994年 由Wong Mun Summ和Richard Hassell共同创立 以持续的演变和创新设计而著名 这个说做就做、说到做到的绿色建筑师团队 20多年来创造了许多让人惊叹的标志性作品 使高密度的超级建筑与环境有机互动 Oasia酒店 ▼ WOHA所设计的Oasia酒店耸立在新加坡高楼云集的中央商务区之中,而无论室内亦或室外空间,景观的用途被进一步扩展,成为了立面建筑材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鲜红的铝制金属网的映衬之下,21种攀缘植被的显得青翠欲滴,五彩缤纷的花果夹杂其中,为鸟类与昆虫提供了充沛的食物。 海军部社区 kampung admiralty ▼ 项目在有限的场地内,创造了丰富的空间体验,下层是开放广场,中层是医疗中心,上层是老人公寓和社区公园。这三个截然不同的楼层将各种建筑用途串联在一起,使土地利用最大化,形成一个垂直村庄,是应对新加坡人口老龄化设计探索的典型案例。 皮克林宾乐雅酒店 ▼ 新加坡WOHA建筑师事务所一直提倡终极的“绿色城市”——一个将由植被而不是荒野组成——同时皮克林宾乐雅被设计为花园般的酒店,实际增加了一倍在其场地上增加了一倍种植面积。已获新加坡绿色建築最高荣誉BCA绿色建筑白金奖,因其为首间使用太阳能酒店,获得太阳能先锋奖。WOHA称之为地形建筑、会呼吸的建筑。 09 Philip Cox 澳大利亚建筑师强调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建筑的本土化、 结构与形式的有机结合、 光与影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对环境的保护以及对建筑材料的选择 Helix Bridge 双螺旋桥 ▼ 新加坡双螺旋桥是世界上首座双螺旋人行桥,位于新加坡滨海湾,衔接滨海南和滨海中。 其设计结构就像人体基因脱氧核糖核酸(DNA),由两条主钢索朝相反方向环绕而成,象征生命、延续、更新和成长,也反映新加坡人对滨海湾新市区的期待。 10 丹尼尔里伯斯金 Daniel Libeskind 波兰、犹太裔美国建筑师 其独特的型体与概念闻名国际 其作品具有鲜明的风格与强烈的律动感 吉宝湾映水苑 Reflections At Keppel Bay ▼ 建筑外观如波浪般起伏,包含6栋24层至41层的高层以及11栋低层公寓,合计1129套单元。精心编排的结构曲线轮廓成为圣淘沙岛滨水区、毗邻的高尔夫球场和花柏山的前景。相邻建筑楼板都有所偏移,消除了直线感并在每层创造了不同的画面。个性得到了鼓励,甚至连住宅周边也会有独特的体验。 新微游学 新加坡考察推荐 [国际经典建筑与景观考察|新加坡站] (第16期) 3月28-4月1日 报名倒计时中,剩余少数名额.... [限22人] 六大考察主题 住宅|商业|组屋 酒店|公共|校园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活动详情 温馨提示:本次活动限定22人,目前剩余少数名额,感兴趣的朋友请及时和刘老师联系报名。(手机&微信:177 0169 8398) [好书推荐] 新微设计10大“最美系列”设计图书 [全能设计师的必备丛书] 点击下方图片订购该丛书 ▼ 每一本图书各具特色,围绕着“创造更美好的人居环境”逐层展开,从建筑、景观、室内等不同的设计角度,阐述着我们一直所探寻的居住理想,是一套不错的全领域设计丛书。欢迎大家参与支持,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给大家推荐一个超棒的设计号 新微设计 | 中国第一设计微刊 |
|
来自: sunlighthe24xk > 《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