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机子解道德经2

 黄元章553333 2019-03-10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玉机子解道德经2

天下指的是我们的肉体,身心,指的是我们完整的人,因为我们修行是一种人体科学,是人体科学的一种实践。科学就是通过对于自然的观察归纳出来。然后再反过来演绎和应用。这个就是科学的精神。但我们往往没有就宏观的指导,过于追求局部的东西的研究的话,往往会陷入一个死循环,陷入一个误区,无法自拔。所以说我们修行的话就要站到一定高度了,为啥叫圆融?要通过一种便利有限区间的便利,来领会会到他的精髓领会到精髓以后,你才能够把它了解好运用好,当然这个人的心神有一个特点,当一个东西显化的时候,比如说你抓了一把豆子,你很难一下子看清有几个吧,当我把豆子给缩减为五个以下的时候,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他到底有几个,不需要你思考考,你一看就知道,这就是一个简化的重要性,或者一个抽象的重要性,我们学习经典就要有这种精神,祖师的是把修道的各种复杂的东西统统浓缩,通通简化,这就是一个缓释胶囊,我们吃下去吸收好不好呢?看自己了看自己努力。用心去悟。比别人多读多悟,然后做静静去感悟,总有一天能弄明白的时候。人呐,人的本性都有一种具有大智慧。你把人心平息下来,你的本来的智慧会慢慢浮现,你的悟性空前的强大。这个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前提就是你肯不肯静心,你愿不愿意让自己清净。这个就是最重要。每个人让他清净之后都具备大智慧。所以祖师在这里强调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就是善之味善,斯不善矣。这篇主要的强调是一个阴阳的两个对立。,包括后边那个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等等强调的是阴阳的对立。所以说当你看到美丽的东西的时候,你知道他美的时候已经不好,因为你的人心太极出来了,你有了分化分别反而失去了本真。所以说当你知道一个人在做好事,你对事情已经打上了标签这是个好事,这是个善事,那个时候已经不善了。这两个善不一样啊,这几个字的含义很不一样,这个时候要“咬文嚼字“一点,这个前面的的美,美之为美。你把美好的事物当做美,这样做本身已经是恶了,强调的是失道不善,或者说知道这个事情他本来是一个很好的,是个善事,你把它打上一个善的标签,这时候已经不善了,就是已经有了人心的分化,老子讲的都是道,是大道。当我们去领会这些大道的时候,如果去再加上心的分化就是错的已经偏离了圆心偏离了道心,就这么个含义,所以说,只有阴阳同时来观测,比如说要了解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的优点,或者只看他的缺点一优点缺点一起看。这样才比较了解

圣人处无为之事,不言之教。

不要说看着圣人很清高啊,或者说很不近人情啊等等,那是他们的外在。虽然说,他们不讲话就像老天一样,又像这个天空一样。他很广阔,他很宽广。我们抬头看天的时候会感到自身的渺小的特点,就像一颗小小的尘埃一样的微不足道,平常心烦气躁的话,你看看蓝天白云,你会感到心旷神怡。这个其实就是大道的一种感染,或者说就是说这个圣人不要看他外债的像天空一样无为不严,也不讲话,用于什么也不干,还就那么静静的呆着,但是呢也会从中感到道的气息,因为圣人的心是永远合道的是永远定着的,所以说我们去体会到一些外在的形象容易做出来人心的批判或者评价,却并没有了解到圣人的心。我们修道就是与天心合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持,

这句话强调的是一个少阳,什么叫少阳呢?你理解成春天,世间的万物都在劳作,并没有,辞,可以理解为停产或者消失等等,一个终结的很含义。大家都在万物欣欣向荣,就像热带雨林,有动物,有植物,大家都在这个欣欣向荣的生活。这个事情并不会停止。就像我们的太阳系一样各大行星都围绕太阳转,太阳呢,又绕着银河转,在道的显化之下,有条不紊的运行的,就像我们的身体呀,我们的心脏都在跳动,我们的肠胃都在蠕动,,我们的肺时时刻刻都在呼吸就从现代医学上的解剖来说,那个我们修行的话是化整为零。把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整合在一起,不用去管局部的什么东西,我们只是我们只是清净自己的心。当其无,当其无的含义就是把所有的细小的局部全部整合为一个大的,是一个整体,不要在这去区分细节的什么东西。所以说从这个作焉而不辞来描绘一个大道的运行这一个并不停息的一个状态的

生而不有,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

也就是少阳的,春天生发了万物,春天并不会夸耀自己,就这么来理解,他做完了事情,他也不会站到这个场面,然后站到这个荣誉的制高点上来表彰自己或炫耀自己,不会的,得道之人从来不这么做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你不去站到那个位置,你也不会失去的,也是强调祖师通过去经典和典籍给大家强调的,外向的东西来辅助大家静心也是可以的,但较明白一点。修行的本质在修心,修心的本质在于抛离掉人心的这个阴阳让阴阳归一中和而归于虚无,。归于虚无的时候后就是清净,这篇强调的就是不要用人心来给事务命名或者打上标签,要通过阴阳的这种相对相离,然后我们来感悟,去跟通过阴阳的相合来感悟其真,不要偏执地站在某一个阴上或某一个阳上去去对质,是不对是失到的。这个道理明白了,对你自己实修的会有很多好处。

玉机子解道德经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