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火兔 千万家长青睐的儿童智能玩具品牌 关注 要说过年最开心的是什么?当然是吃吃吃啦。满桌子的“山珍海味”,好不快活~ 相信不少爸爸妈妈也在过年期间给宝宝开了戒,面对无法抵挡的美食诱惑,宝宝自然也就敞开肚皮大饱口福了。 然而,美食带来“美味”的同时,一些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宝宝积食就是最常见的情况之一。 什么是积食呢? “小儿百病,积食为先”,积食是中医的说法,西医上一般称为消化不良,指的是吃得太多,或者过于高营养,超过了宝宝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的最大限度。 食物得不到消化和吸收,从而损伤脾胃的功能,使消化吸收功能更差,因而形成积食。 所以饮食控制很重要。对于宝宝来说,饮食要清淡,牢记“欲得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个原则。 同时妈妈要多观察,早发现,早处理。宝宝积食都是有征兆的,只要处理及时,宝宝很快就能恢复。 积食有哪些症状? 3岁以上的宝宝基本可以告诉妈妈自己不舒服,但如果宝宝还不会说话,妈妈就需要根据宝宝自身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来判断。 如果宝宝出现以下症状时,那么很可能是产生了积食: 01 闻口气 宝宝口气臭(可能是酸臭或腐臭等),必定是积食。 除了闻口气,妈妈还要留意宝宝打嗝儿时候的味道,宝宝打嗝时候立即凑近闻闻,有的宝宝虽然平时闻没有口气,但是打嗝出的味道却有呕吐酸臭味。 02 看舌苔 看宝宝舌苔是否厚腻,有些宝宝舌苔虽然不厚,但是舌尖红。积食几天后舌苔会偏厚,逐渐变黄腻;舌苔白厚腻或黄厚腻通常都是有积食。 03 看食欲 如果宝宝平常吃饭都还可以,突然不爱吃饭了,这多数就是积食了。或者宝宝肚子摸起来硬硬的,腹涨难受,这也是积食的表现。 这个时候妈妈千万不要再逼迫宝宝吃饭啦,让宝宝肠胃休息调整一下。 04 观大便 如果宝宝大便特别费力,大便粗、颜色黄,或者大便特别干、硬、颜色发黑,这都是热气的表现。 如果大便特别臭,非常难闻,就是已经是有积食了。 05 摸温度 不管是积食或是脾虚,宝宝的体温都会出现变化。 妈妈平常主要注意以下位置:一个是胸口或者后背肩胛骨中间的位置。如果摸上去不是温暖的感觉,而是一种明显的燥热,这说明有肺热了。 另外一个位置是手心或脚心。通常摸手心比较方便,正常时,宝宝的手心是温温潮潮的,如果宝宝手心摸上去是一种明显的灼热感,这也是积食生热的表现。 06 看睡眠 吃饭与睡眠之间有连带关系,如遇到宝宝在睡眠中翻动不安、咬牙,妈妈就要回忆下宝宝近日的饮食情况了。 如吃生冷、不好消化的食物、临睡吃东西等,都会引起小肚胀,甚至肚子疼痛。所以有“晚饭少吃一口,舒服一宿”之说。 妈妈如果发现诸如积食现象时必须及时处理,才能保证宝宝茁壮成长哦。 那么积食的危害有哪些呢? 积食引发的危害,妈妈需重视! 因为积食的情况比较普遍,很多妈妈都没有重视起来,然而,对于娇弱的宝宝来说,小小的积食可能都会引起发烧咳嗽等疾病,长期积食则会诱发宝宝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01 咳嗽发热 积食会导致咳嗽,也就是中医上说的“食咳〞。那些有食咳的宝宝中,大多都有积食化热的症状。 积食也会导致宝宝发热,这种发热叫做“积热”。造成积热的原因就是由于食物未消化,停滞在中焦。长时间的积滞,就会化热,造成宝宝发烧的情况。 02 泄泻 泄泻就是腹泻、拉肚子。中医上说,积食常与“风寒”、“湿热”、“暑湿”之邪相兼并存,交结胃肠,脾胃气机难复升降之常,所以积食会导致泄泻反复发作,难以治愈。 03 营养不良 脾胃出现问题,既可以导致过多的痰湿存到皮下,也容易导致气血生化不足,而出现营养不良、消瘦的症状。 遇到积食情况无需太过担心,兔姐给大家支招,3大积食消除法送给大家! ![]() 消除宝宝积食的方法 中国儿科专家称宝宝积食为百病之源,对宝宝的健康成长影响重大。 兔姐建议妈妈们一方面尽可能的控制宝宝的饮食量和种类,一方面每天给宝宝做一些消食化积的推拿,然后是食疗,消积化食顺气。 01 饮食调节 如果宝宝出现食欲下降、咳嗽等积食症状,但还没有外感症状时,可采取饮食调节治疗。 这时,一日三餐要稍微“欠”一点,选择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面汤、面条等,不吃油炸、膨化食品,少吃甚至不吃肉类食物,可适当吃些鱼虾。 此外,还要让宝宝多喝水,保证睡眠充足、及时排泄,不去公共场合,积食情况就会逐渐缓解。 ![]() 02 药物消食 如果宝宝的症状没得到缓解或有低烧时,就要考虑是否用消食药了。 03 推拿消食 处理积食的手法主要是以下8个: ■ 清大肠经(3分钟) 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 ![]() ■ 揉板门(3-5分钟) 板门重按有酸麻感,为胃全息反应点。严重的积食也可用指甲掐,揉3掐1。 ![]() ■ 顺运内八卦(3-5分钟) 内八卦穴,具有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的作用。主要用于痰结喘咳、乳食内伤、腹胀、胀闷、呕吐等症。 ![]() ■ 推小横纹(3分钟) 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称为推法,四横纹穴为改善积食等问题的要穴。 ![]() ■ 掐揉四横缝(5分钟) 四横纹是常用的消积穴位之一,也是民间挑疳的部位之一。 ![]() ■ 下推七节骨(3分钟) 位于腰骶正中,命门至尾骨端一线。向上推温阳止泻,并治脱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 ![]() ■ 分腹阴阳(5分钟) 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 ![]() ■ 顺摩腹(5分钟) 一般采用顺时针的方式,使大便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方向运动,坚持操作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成人也是。 稍大点的孩子可以采用揉腹的方式,即有一定的渗透力进行。积食引起的便秘腹胀可重点操作此部位。 ![]() 最后,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让宝宝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才能有效杜绝宝宝积食问题哦。 |
|
来自: 水晶冰清jiajia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