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完成目标,必然发生冲击我们生活的事

 米知山 2019-03-10

在我们完成自己的目标过程中,会有很多很多事情的发生,其中又有不少会烦扰我们,搅得我们人心浮躁或者闷闷不乐,很苦恼该怎么解决这些令人不快的事情,但其实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是必定会发生的。如果我们能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就不会被这些问题和烦恼羁绊了。

首先,请问大家是否认可这样的一个大前提:要完成我们的任何目标,我们都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目标越大越艰巨,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

如果认可这个大前提了,那么我们再接着分析三种很常见的例子:

(1)       要致富,就很少再接触原来的朋友。【必要更少接触】

(2)       要践行自己的目标,就不会“顾及他人”。【好好先生是做不了什么大事的】

(3)       要更好得教育孩子,就只加很少的班,不做职业强人。【请注意,我说的是职业不是事业,事业又有不同的特点,本文会有分析】

正是因为我们为完成自己的目标投入了很多的时间精力,所以就占用了以前的其他事情的安排,从而这些事情涉及到的人和事就不可避免得被挤出很多,那些人,那些事就会烦扰自己。但是请一定不要分心,一定不要烦恼,因为这是不可避免的!当你能坦然得接受这样一种思考的时候,你就根本不会为了这些必然的事而不开心了。

从哲学上讲的话,这是一种相生相伴的关系。只要去做自己的目标,不好的事就必定发生。不想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就必须毁掉去做自己的目标。

◎致富,就要改变自己的6个最常接触人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需要实现财务自由,那么我们常常需要思考的事情都是围绕财富的,我们需要思考的方式也会变得不一样,同时需要常常和有同样思想人多交流。这样我们的朋友社交就会发生变化,以前很常联系的朋友就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常常联系了——故友依然是故友,但是联系会少很多。

具体说来,我们要实现财务自由,现在的思维方式必然有以下几个核心,如果我们的故友没有这样的核心思想,而我们的首要目标是致富,那么请不要再烦心了,因为你和你的故友联系变得少很多,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

(1)       打工出卖自己的时间不能实现财务自由,资产才能使我们实现财务自由。

(2)       金钱不是邪恶的,金钱是美好的。

(3)       我们要的是财产的所有权,不是使用权。

(4)       现金流是王。

(5)       财务自由的标准是: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但是天天不工作只睡觉和打游戏,依然有足够的金钱流入自己的账户。

核心思想3我想特别解释一下,这样我们就能对生活中的一些显得很富有的人有本质的认识。房子、车子、公司都是财产,从法律上讲,它们都是有所有人的,而且每个人多少比例的所有权都是很清晰的。

这些关于财务自由的核心思想,很可能不是你的故友脑子里的思想,所以和他们的交流并不会对你的财富思想有所提高,你们之间也无法深入交流、相互促进。我们都知道一个说法,一个人是他常常接触的6个人(非家人)的平均值。所以,如果你最常接触的6个故友中,有6个不具有财富的思想,你需要重新接触6个人;如果你的6个故友中,有3个不具有财富的思想,你需要重新换3个人来常常接触。

◎我不可愿意做好好先生

我们先来看几个世界上很出名的人。

——尤努斯在第三世界开创了为穷人贷款的业务,慈善家,小额信贷先驱,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但是他在测评中,“顾及他人”一项的打分很低。

——杰弗里-卡纳达,照顾纽约哈莱姆区一百个街区的所有残障儿童,但是他在测评中,“顾及他人”一项的打分很低。

——比尔-盖茨,慈善家,但是他在测评中,“顾及他人”一项的打分很低。

其实从逻辑上、道理上也很能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一个人如果坚定得要践行自己的目标,在路上必定有各种事各种人来干扰他、阻挠他,如果他顾及别人的感受,他就不能坚定得走自己的路了,所以最后能战胜各种困难,能突破各种干扰和阻碍的人,必定都是不怎么顾及他人感受的。

我打个活生生的比方吧。你的目标是开个奶茶店,希望自己能做个小老板,每年大约能有50万的纯收入。于是你开始了去奶茶培训中心学习2周,也开始在本地的奶茶店去打工学习实际经验了,也常常在家练习制作各种奶茶,也常常去实际逛各种奶茶店,,去研究各种营销手法。

这时,你会发现不可避免的干扰和阻碍来了。你的朋友说你现在整天忙,叫你出来吃宵夜K歌,你都通通拒绝了,说你现在是个大忙人了,了不得了……那该顾及你这些朋友的感受,而继续以前那种每周有3天晚上和他们耗在一起吗?

你的亲戚听说了你要拿家里的十几万出来开个奶茶店,就开始高大上得教育你了:你太不懂事了,现在应该老老实实找份工作,做生意不是你这种老实人干得;你做生意,肯定全盘打翻,自不量力,要点脸行不?!……那该顾及亲戚的感受,转而回去继续打工,永远断了做生意的想法吗?

所以,如果你要开始践行自己的目标了,请一定要有这个意识:我是来做成这个事情的,不是来顾及他的想法的!

◎孩子需要的是养育,不是养

首先,我说明下什么是职业,什么是事业。在《米野与隐士》的历史文章曾经阐述过。

——职业是:物质上,給一个组织打工,组织给自己发放薪水;并且精神上,自己和这个组织并没有精神家园般的精神链接。

——事业是:物质上,自己有一个组织的部分所有权;或者精神上,自己和这个组织有精神家园般的精神链接。

现在未满12岁的孩子基本都是80后、90后所生。现在的孩子养育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以前的家长都是关注怎么样把孩子养大,至于教育的事情都扔到学校里去。以前的家长会对学校老师说这样的话“孩子就交给你了,如果他不听话,你随便怎么教育他都可以,打他都可以,直到打到他听话。”——在今天看来,是相当让人震惊的,没有哪个80后、90后的家长会说这样的话了。

而现在80后、90后的家长们更加重视对孩子的亲自教育,我的体会是80后、90后比1900——1979年之间出生的家长们都更加重视自己对于孩子的亲自教育。

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方面变化很大,特别是80后、90后的男女平等平权的思想很普遍,所以大量80后、90后的爸爸们也主动和被动得花了很多时间在孩子身上。很难想象哪个80后、90后爸爸不亲自带孩子的。这是一种很好的进步,就像我们常常看到美国家庭里,女性大量的全职带孩子,但是男性一回到家,也会投入时间亲自带孩子。这是男女平等平权的巨大进步。

也正是因为人人都有“孩子的教育主要在家里,而非学校和培训机构”的思想,所以都会投入很多时间到孩子身上,进而对于加班都不像以前的人那样觉得是“我为了事业而奋斗,加班很正常”。不是必须加班的,都不加班;实在加班多了,休息日就投入更多时间教育孩子。已经是普遍的想法。

而且,现在的80后、90后都少了很多要做“职业强人”的思想。大家想一想,以前社会上盛行“白骨精”,“金领”这样的说法,都是十年前。近10年,都很少出现这样的词了,就证明现在的80后、90后不看重这个职业强人了。受到互联网行业的股权构架思想的影响,大量的80后、90后都知道了,在一个公司拼命工作,获得一定的股权是很正常的,所以这两代人,直觉上已经开始明白职业和事业的区别了。

也正是如此,为了职业而拼命加班、主动加班少了,开始投入时间到孩子教育上;而为了事业不得不常常加班加点奋斗,也必然开始减少教育孩子的时间。

80后、90后的孩子们长大成人的时候,也正是中国发展到了很高水平的时候【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经济实力,高科技,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军事实力,政治影响力,人的公共素质,文化影响力,制度化……),再结合他们对孩子教育的亲自参与,所以我常对周围的人说:中国的10后、20后这帮孩子们不得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