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亭辽宁·书坛盘点】谈刘晏君及其书法

 寻梦向天歌 2019-03-10

典雅散逸  正大宽博

                ——谈刘晏君及其书法

/胡崇炜


     十一届国展评审结果公布时,辽宁省入展名单中又一次出现了大家熟悉的刘晏君。此前,她在五届兰亭奖和各单项奖中分别入展,在一些主题展中获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中最年轻的女会员之一,可谓巾帼不让须眉。

       刘晏君特点明显,最让人赞许的有这样几点;

       其一,勤奋苦耕。刘晏君走上书法这条路,是幸运的也是艰辛的。面对许多同龄女孩子乐于网络游戏、购物、社交应酬等,她却岿然不动,一心一意研习书法。每遇到全国性的大展,她总是提前一两个月进入“备战状态”,六尺或八尺条幅刷刷点点写个不停,千八百字的作品一写就是几十张,她谦逊地请名师遴选,把选中的投稿,接着再去临帖创作下一个作品。正是这种刻苦使得她不断在全国大展中入展,进而成绩斐然。

      其二,精研古法从中悟出真谛。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她学习书法很有门道,苦练加巧练;善于思考,善于提取。学书之初即入高门,师从中国书协副主席王丹先生,打下了良好基础。十几岁便开始涉猎古法,先学习唐楷后又转为魏晋再入明清,而后再上溯唐宋,这样的反复中她悟到了书法艺术的真谛。从她作品中气象之宽博,结构与用笔都可窥见对古风古韵的正确领会。几年前她写的赵之谦手札,其散逸之气跃然纸上。近两年又用功于宋四家之一的米芾。以清华美院高研班为分水岭,她从赵之谦向米芾的过渡只用了很少的时间,且艺术特质尽显于每个字和每件作品中,她的聪慧得到了书友们的一致称道。刘晏君还有着一种当下青年人少有的哲思品性,思考书法,思考人生,进而思考时代,从那隽利的点画中可以读出她性情中的坚毅与睿智。

       其三,字如其人,柔中寓刚。刘晏君的字就像一张心画,向我们展示着一个年轻女书家的内心世界。写字也好,作文也罢,最终都是写人生,人品端庄其字会正大宽博。刘晏君的作品中时时流露着内心特有的表达方式,外柔而内刚,时而温文,时而刚健,雄强中寓文雅。她有着宏大的志向,慕鸿鹄而鄙燕雀,虽身披红装却慕蛟龙入海的气象。


      2014年她走进清华美院胡崇炜书法高研班,开班仪式上每个人都表达了来学习的心愿,她直言不讳地说:“我来清华想要获奖”。一句话大家都笑了,真实而有胆量。两年不到,其作品在全国第五届兰亭书法展和第十一届全国展均入展,已非等闲之业绩。

      我们期待也相信刘晏君取得更大成就的一天会如期到来。

(辽宁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导师,清华美院书法高研班导师)

以下内容请横向翻阅



兰蕊香在室  推窗蝶飞来  

李琳

       中国书法兰亭奖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专业奖,作为一名以书法为业的书者,能够参加一次兰亭展是一生的梦想和荣耀。在第五届全国书法兰亭奖的佳作奖作者中,有一位年仅二十多岁的女孩儿,她的书法作品线条风骨清清、劲健雅致,犹如畹畹盛开的兰花,得到评审专家的青睐,她就是我省优秀青年女书法家刘晏君。

      其实晏君早在2010年就以“全国邓石如书法展”、“第三届全国扇面书法展”双双入展,而被吸纳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之后又有十余次入选国家级展览。晏君采兰折桂,声誉日隆,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晏君就像她的名字,是一个喜欢平和清静的人,文静的外貌和恬淡的性情可能得益于长期书法艺术的滋养。也许正是因为她温雅的性格成就了她对书法艺术的痴迷追求。书法是一门慢热的艺术,需要书者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日积月累,耐得住寂寞,方可有所成就。当面对晏君作品中那精准的笔触、巧妙的构思、天成的法度,我们不难想象多少时小伙伴们逛街消遣时她在临池挥毫,多少时家人都已入睡她还在挑灯夜战,多少时睡梦中她还在心摹古帖。可道是:“根已离尘何可诗,以诗相赠寂寥之,大千香过有谁并,消受临池洒墨时。”

       让我们走进晏君获得兰亭奖的那幅作品,她写得很认真,是米芾的味道。整幅作品气韵流畅,细节完美,成竹在胸,随遇而变,在正侧、偃侧、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明快的节奏韵律,将米芾“  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 润不肥”的特点演绎得精妙准确,从中可以感到晏君对技法的娴熟运用以及对行书的高超领悟能力。晏君勤思善用,师古而不泥古,广采博取、融会贯通,把先行入手的魏碑与后期临习的宋帖有机融合,并从中体悟到了“用笔千古不易”之妙道。

       晏君尚在妙龄,已取得佳绩,未来的路如何走,有人建议“不能久恋米家山,要追溯魏晋,直取二王。”张世刚先生说的好,“书法写到一定程度,就是写生活,写人生。”晏君自己也说:“艺无止境,她静静地等,深深地望,将心中的无限遐想寄予笔尖。”我衷心地希望晏君志存高远,敢与古人争,读书不倦,临池不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永葆幽兰本色。何时再开花畹畹,我将湘管笔,再写此花神。

      (中国书协理事,辽宁省书协副主席,辽宁省书协秘书长)


书法家刘晏君印象  

袁波

      记得2003年的金秋,中国书法杂志社在北京举办了一个冲刺全国第八届书法展的培训班。课堂上,几十位成年学员当中端坐着一个小姑娘,稚气未脱,神情专注,这个小姑娘便是当时还未成年而现在已然成绩卓著的刘晏君。培训班结束以后,她还多次与我讨论书法问题,使我逐渐对她为人为艺的情形熟悉起来,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以下几个方面。

由碑到帖的华丽转身

       学习书法从何处入手?要从临古开始,这是人们的共识。然而,中国书法的经典作品浩如烟海,究竟应该选择哪一碑,哪一贴?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我想,要作出选择,至少应该考虑这么两个因素:一要自己喜欢,只有喜欢,才会有持续学下去的动力。二要喜欢得正确,选择的学习对象必须符合自己的脾气禀性。

       刘晏君的书法之路是从写碑开始的,汉碑、魏碑皆有涉猎。她选择了经典,方向对了。但是,写碑是否符合她的天性呢?晏君是东北人,她的性格确有北人大气直爽的一面,可她是女性,清秀飘逸,细腻沉着,她的作品也更多地传达出女性的特点.就拿2003年那次培训班来说吧,晏君即以一手漂亮的《曹全碑》示人。用“漂亮”这个词来描述她的书作,其实并非要表达完全肯定的意思。她的临作,结构准确,一丝不苟,可知她在《曹全碑》上下过不少功夫。然而,以她当时小小的年纪,尚不可能真正体味《曹全碑》的精神。我一向认为,《曹全碑》那“娟秀清丽”的外表最容易“骗”人,不宜初学。因为它是汉碑,同样具有汉隶苍茫高古的本质特征,只是它漂亮的外表将它的本质深深地掩盖了起来,使人很难看清它的庐山真面目。如此看来,汉碑并不适合晏君,魏碑之于晏君,情况也大致相同。因此,培训班导师组建议晏君改师帖学。这些年来,晏君的作品屡次在国展中斩关夺隘,说明她的这次“转身”是正确的、是华丽的。

对书法经典敬畏与执着

       艺术创新的基础是对传统经典坚如磐石的继承,舍此,便成空中楼阁。经常有一些退休以后开始练字的老者与我交流如何学习书法的问题,我通常建议他们临临古帖,得到的回应却总是对我建议的反驳:我们都写了几十年字了,还需要临帖吗?我无语,好吧,老人家,自己高兴就好。然而,他们制作的只能是“老干部体”,这便是藐视经典的后果!事实证明,要想在艺术上有所成就,必须对经典心存敬畏。晏君深谙此道,临古必忘“我”,她特别注重实临,无论是碑,还是帖,强调进入古人,与先贤对话。她的创作作品,一看便知来历,表现出深厚的入古功力。这一点,正是年轻的她成为书坛佼佼者的重要原因。

       再说她对书法艺术的执着。晏君很早就拥有一份在常人看来相当理想的工作,发展下去,定可春风得意!然而,缘于对艺术的挚爱,她毅然放弃工作,考取了渤海大学国画系,潜心接受科班艺术教育。在校期间,她高水平的书法作品就曾轰动全校,但她仍不满足,毕业后,业余时间几乎全部交给了书法艺术,且数次负笈京华,求学问艺,眼界大开,功力再涨。因为晏君这样的年轻人,让我们对中国书法的锦绣前程充满期待!

淡泊明志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孔明告诫他儿子的话,其实也是文人修身处事的准则。晏君的微信名“淡然”,明确地宣示了她的人生态度,俨然古代文人风范,在当今这个喧嚣的时代,殊为不易,尤其可贵!

      “淡泊”、“淡然”,其本意是“不慕荣利”。当然,不追名逐利,并非毫无所求,而是强调自我修炼,自我完善,以完善的自我去实现人生价值,这是一种更高的追求。让我们看看晏君的为人处事:

      真诚是她的做人风格。与她相处,无须顾忌,更不必提防。她待人以诚,不求回报,是那种可作一生朋友的人。

      认真细致是她的自我要求。晏君虽在文化单位工作,但她的本职其实并非文化工作本身,而是做好保障,她的工作关系到单位每个人的利益。晏君不厌其繁,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得有条不紊,深得领导和同事信任。

      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使她更显高致。晏君之于工作、之于艺术,至诚至敬,做好过程,至于结果如何,她总是处之泰然。拿书法来说吧,她认真临帖,潜心创作,把作品投向国展,入展获奖了,你看不到她的欣喜若狂,偶尔的名落孙山,她也不会灰心气馁,因为她已经享受了作品的创作过程,她有着一颗“淡然”的心!

       晏君的书法作品已经十几次在全国展、兰亭奖等国家级展览中入展获奖,对于一个二十几岁的小姑娘来说,可谓成绩斐然!但是,艺无止境,以更高的标准要求,她的艺术仍然处于“爬坡”阶段。当然,以她的至诚至敬,我们有理由相信,她定能攀上艺术顶峰!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主席团成员。)

2015年12月13日于北京





书家自语

回望来时路  

刘晏君

       说起自己学书的经历,觉得很难下笔。因为经历实在有别于他人,又怕有形文字纠缠世事之中,贻误他人。所以一直迟疑,不能落笔。好在经历也是一种财富,成功与否都值得与大家分享。


       懵懂少年,做了很多离经叛道的事。当同龄人都在寒窗苦读时,我便毅然弃学工作。依然清晰记得,在那两年里,不谙世事的我小心翼翼地与比我年长很多的同事们相处共事。多数时,除了沉默,我别无选择。工作的清闲与不思进取,就是我每天周而复始的生活。我是如置深渊,是茫然成惧。这不是我要的生活,我要离开这里!

       就是在这个百感落寞的岁月中,我凭借着自幼写字就好的那点儿天赋接触了书法。在失意的幕后,得志往往也在候场登台。 2003年,我经王丹老师点拨,重返校园复读高三。2004年高考取得优异的成绩,遗憾的是仅外语的2分之差便与鲁美失之交臂,被渤海大学国画系录取。

       习字,我是由临摹魏碑入手的。当时,也弄不太懂,什么是方笔,什么是圆笔,只是尽量写得像贴,这就是我当时把字写好的标准了。可这种临帖方法对于一个像我这样毫无基础的初学者来讲,形象容易,神韵难抓。若把北碑的雄强浑厚的特点完全得以表现,实在是困难至极。后来,老师让我临摹他给我示范的作品。起初,还不能理解,后来渐渐明白。其实,临今人、古人都是临,无对错可言,借鉴现代贤者的思想,去领悟古人法帖,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这样,对魏碑的理解随着研习的深入而与日俱增,也使我在大学时代取得了一些成绩。2006年文化部考察渤海大学教学成果,我现场书写书法,赢得了部长与校长的一致好评。2008年在校举办了首例学生个人书法展,轰动全校。而后又连续在全国大学生书法大赛中崭露头角,多次获奖。

      2009年经老师推荐我去了北京学习,临行前,他叮嘱我:“要集百家之长,广采博取,无论是一代大家还是同窗学友,都应虚心请教。先专后博,先入后出,待以时日,蓋能厚积而薄发。”在那里我开始顿悟,经历了南北融合由碑到帖的转换;体会到笔笔理同于古人的高妙;渐识了字里行间的各种强化夸张,笔势变形,对比关系。结合上课所学规律对照,我取米法的风格特点便了然于心了。2010年两次入展由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邓石如书法展”、“第三届全国扇面书法展”。2011年我光荣的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吸纳为会员,那一年,我24岁。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从艺之道,更是人生学习三层境界:知、好、乐。能知己是一乐,能喜好更是快乐,而能乐于艺,从于艺,那便是至境了。2010年,我考入了辽宁美术馆,把爱好完全变成了职业,我走在了那至境的路上。工作中,又有幸受益于诸多德高望重的前辈、恩师指点,书法技法飞越提高并佳绩连连,先后十余次入全国展,并在2014年岁末,入展第五届全国书法兰亭佳作奖、2015年初春,入展全国十一届书法篆刻展。

       无论是哪一种境遇,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如若少年时顺遂,今天的成绩对我而言,只是一个迟到者。在青春未被挥霍殆尽时,美貌还未衰老时,人生尚未居巅峰时,庆幸自己走过这样的艰辛。在挫折里面汲取到后天修养所需的一切。曾经的挫折,变成珍宝。因为挫折与艰辛,让我懂得了感恩与努力。我深知,艺无止境,我依然行走在书法之路上。我将静静地等,深深地望,将心中的无限遐想寄于笔尖……

乙未初春晏君于盛京闺中



寄 语 晏 君  

冷旭

      读过晏君的小文,字里行间,流露着缕缕情思,真切感人,有着女孩家独有的恬静与芬芳,细腻而温婉。然而,欣赏晏君的书法作品,着实令人刮目相看,扑面而来的是勃发的气势和洋溢的才情,这似乎颠覆了读她的小文所留下的印象。

      晏君的书法传承了“二王”余脉,汲取了“米家”精髓,用笔结体精准耐看,透出基本功的扎实与稳健。她的作品既大气厚重又洒脱飘逸,如近期入选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的行草书作品《画禅室随笔——董其昌》,通篇洋洋洒洒,气韵流畅,笔致清秀冲淡,结体萧散疏旷,颇得界内人士赞誉。诸如,“晏君的字就好像一张心画,或柔或刚,或优美古雅,或爽利果决,它在向我们展示着晏君——一个年轻女书家的内心世界(胡崇炜先生语)”;“晏君书法,松动自然,不刻板,有法度,整体感强,既有女性书家之秀雅,又有振速素朴之虚灵(王丹先生语)”;“晏君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便是她对书法经典的敬畏与执着追求和淡泊以明志的生活态度(袁波先生语)”,等等。

       大凡内心情感丰盈的人,多与艺术结缘。想来,晏君也是如此。她选择了书法,登堂入室,匠心独诣,遂能得其中三味,渐入艺术佳境。所以,她能取得如是成就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此,寄语晏君:在艺术求索的道路上,摈弃表象上的物质繁华与纷乱的世俗烦扰,去追求自在的优雅与精神的高地。

                                                                                               乙未岁杪于盛京

  (冷旭,辽宁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政协常委,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导师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篆书专委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




第五届兰亭奖、第十一届国展入展作品局部


{ 名家集评 }

聂成文(中国书协顾问)

晏君近几年在全国书法大展中频频亮相,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在全省,特别是女书法作者中是相当突出的。既展示了她对书法艺术的良好悟性,也展示了她无限宽广的艺术前景。

晏君的字写得既沉着又活脱,文气而平和。既含古味,又有自己的体会和特点,充满了灵气。


王丹(中国书协副主席)

晏君是我省近几年脱颖而出的年轻女书家,作品入展五届兰亭奖和十一届国

展,实属不易!晏君毕业于渤海大学国画专业,又到中国书法院进修,也是省临帖班骨干。她初临北碑,后转帖学,以米芾和二王为主调,写得松动自然,不刻板、有法度,整体感强,既有女性书家之秀雅,又有振速素朴之虚灵,这些均与其习于国画及开阔的眼界不无关联。


李国胜(河北省书协理事、河北美术学院教授)

晏君是一个对书法有悟性的人。字如其人,文静、舒雅、娴美。于二王米芾一路浸入很深,应该是晏君这些年的心路历程,不激不厉,看云卷云舒。用笔细腻,清秀,隽永,如涓涓细流。


晏君艺术简历  

刘晏君,1986年生于辽宁北镇,满族。现供职于辽宁美术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书法基地特聘教师。

中国书协展览入展情况:

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第五届全国书法兰亭展佳作奖

全国邓石如书法展

全国第三届扇面展

全国第五届妇女书法展

全国沙孟海书法展

全国沈延毅书法展

第三届四堂杯全国书法展

首届长江杯全国书法展

第二届赵孟頫全国书法展

全国祭侄文稿书法展

全国丝绸之路书法展

辽宁省首届临帖书法展

辽宁省青年书法展

特邀情况:

辽宁省第四届兰亭书法展

“八零有约”全国八零年代书法小品展等

作品被绍兴美术馆,辽宁美术馆收藏。并在青少年书法报、中国书法杂志、当代人、书法导报发表。

网络编辑 /魏文姝  宋碧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