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术野脱水技术”处理内镜手术时脑室内出血

 ssiver 2019-03-10

500余例脑室内出血患者中,多数利用脑室内冲洗和自身凝血作用达到止血目的,平均冲洗时间为12min。6例患者应用DFT,达到良好止血效果,包括肿瘤切除、活检,囊肿切除以及脑室冲洗患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出血相关的功能缺损和颅内积气等并发症。

——摘自文章章节

研究背景

现今,内镜下脑室造瘘术已是成熟的手术。在神经内镜操作过程中,由于存在视觉盲区,会发生术中脑室内出血的并发症。并且,持续冲洗脑室致使无法达到止血效果。为避免出血造成的严重后果,德国洪堡市萨兰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的Joachim Oertel等发明一项“术野脱水技术”(dry field technique,DFT),用于处理内镜操作过程中出现的脑室内出血,结果发表在2018年9月的《J Neurosurg》在线。

研究方法

该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1993年1月至2018年3月在四个医学中心的神经外科接受脑室内内镜手术的患者,作者对术中发生脑室内出血处理的情况进行总结。脑室内出血的DFT操作如下:首先,使用透明吸引器将脑室内的脑脊液小心地、充分地吸干;接着,用套针轻柔地置入出血灶。在无水的环境中,出血点可迅速形成凝血块,术野变清晰;如此反复操作,至无出血点为止。最后用林格氏液体灌满脑室,将流入脑室各处的血液,缓缓冲出并吸尽,避免导水管堵塞。如果预计术后出现高颅压或需要脑脊液置换的患者,可行脑室外引流术。

研究结果

500余例脑室内出血患者中,多数利用脑室内冲洗和自身凝血作用达到止血目的,平均冲洗时间为12min。6例患者应用DFT,达到良好止血效果,包括肿瘤切除、活检,囊肿切除以及脑室冲洗患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出血相关的功能缺损和颅内积气等并发症。3例行内镜下肿瘤切除的患者在做术前计划时,将DFT作为手术的一部分,也均达到脑室内充分止血、暴露清晰的目的,仅1例在术后3个月随访时仍有面部麻痹的症状。

图1. 术中脑室内出血的处理。A、B.图为分流术后,拟行内镜下胶样囊肿切除;C、D.囊肿打开,抽吸囊肿内粘液样内容物;E、F.在即将完全切除囊肿壁时,发生严重出血;G-J.在持续30min以上的冲洗之后,出血仍未止住;采用DFT完全吸除脑脊液,出血停止;K、L.术后24h和72h复查CT显示脑室内止血彻底。

结论

最后作者指出,脑室内内镜手术时,发生严重脑室内出血较少见,但神经外科医生需要掌握处理策略。DFT可安全、迅速、有效地控制脑室内出血,值得推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