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979 年欧洲共同体的一份报告里,欧洲人形容“日本人住在兔子窝里”,从此日本人也开始拿“兔子窝”来揶揄自己狭小不堪的住房面积。日本人房子的大小还得一分为二说,根据 2003 年日本国土交通省的统计,日本人均住房面积为 96 平方米,甚至还高于德国、英国。单论自有房产的平均面积达到了 125 平米,真正小的则是出租房平均面积仅为 48 平米。日本三大城市所在地东京都、大阪府、神奈川县是日本全国自有房产持有率最低的三个地方,许多家庭都生活在并不宽敞的出租房里,这个时候就格外考验主妇们的收纳能力。对于如此窄小的生活环境,日本人发展出非常多收纳的物件,甚至衍伸出不少收纳小秘诀。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堪称是继2010年《段舍离》风潮后,另外掀起的「怦然心动」(ときめく)整理术浪潮。新的一年,打起精神一起跟着日本收纳教主—近藤麻里惠学习啰! 近藤麻里惠 出生于日本东京的近藤麻里惠,是日本著名的整理整顿咨询顾问,也是出版多本与整理收纳相关的畅销作家。1984年10月出生,东京女子大学社会学硕士毕业,目前育有2女并与丈夫川原卓巳定居美国。就如同她娇小的身形一般,她有个可爱的简称为こんまり(KonMari)。 从五岁起,麻理惠就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生都奉献给了整理这门艺术。经过苦心钻研和无数调整之后,她才惊觉,「心动」是唯一正确的取舍标准。于是,她抛开让人愈做愈沮丧的收纳技巧,自创「麻理惠整理魔法」,正式出版过3本关于整理魔法的专书,至今已帮助上万人获得怦然心动的幸福人生。 到客户家中进行一对一指导时,她总是穿着正式套装,并先向房屋致意。因为「这样做,这个家会告诉我该怎么整理,才能让人们更快乐,更舒适」!正因为多次亲眼看到客户所发生的戏剧性转变,就算整理过头而脖子扭伤就医,也丝毫不减热情,痊愈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终于能继续指导客户整理,太幸福了… …」 但奇妙的是,如此受欢迎的课程回流率却极度的低,这是因为她所传授的「怦然心动的整理术」可以使学生不只运用在收纳物件上,也可以灵活运用在人生中,融会贯通后客户都能运用自如就不需要多次回头上课。 获选《时代》杂志百大人物 麻里惠在2015年底获选为《时代》杂志艺术家类的「年度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当年度同样以时代象征类入选的日本人有知名作家村上春树,自当时开始就得以知道,麻里惠的整理整顿魔法从日本开始一步步席卷世界各地。 怦然心动与整理的关系 目前已是日本知名整理咨询顾问,所开设的「少女的整理收纳课」和「社长的整理收纳课」不但赢得高度评价,预约更是排到半年后。她甚至开设了「心动人生整理魔法学校」,每天都勤奋不懈地施展她的魔法! 最后近藤麻理惠所认为的收纳整理魔法,则是「要感谢自己的家」,并从收纳整理当中培养出自信与决断力。她认为,将收纳整理术当成是一种近似宗教来尊敬、认真地看待,不但能让居家洁净,也能让自己的心情愉悦,甚至寻得幸福:「这是一种奇妙的魔法,让人挥别过去、迎向未来的魔法!」 由于近藤麻理惠的收纳整理术,以及其理念相当受到好评,日本还因此形成一股近藤风潮,不但当时有许多综艺节目与收纳整理有关,还有垃圾屋整理等节目出现,甚至读卖电视台还以近藤的著书《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为蓝本,找来日本知名女星仲间由纪惠,拍摄特别连续剧。 事实上,日本所谓的收纳整理达人,不只有近藤麻理惠一人,对日本人而言,收纳整理似乎就是一门社会显学,许多知名的收纳整理专家,都有其独门的功夫,例如号称「收纳王子」的小岛弘章,就是一例。 小岛弘章原本是搞笑艺人,在1998至2001年之间,还曾获得漫才新人赏等多个奖项,经常出现在电视机前。但之后因新秀辈出,逐渐失去舞台,最惨时一个月收入仅有900日圆。不得已只能省吃俭用的小岛弘章,只能到百圆店购买杂货,甚至连家具都自己动手做,租便宜小间的房子,但却因此学习到「究极的收纳术」,获得重返电视演出的机会。 因收纳术逐渐成名的小岛弘章,报名参加居家维持协会所举办的「收纳整理顾问1级」与「收纳整理讲师」检定,并取得相关资格,最后以「收纳王子」的名号重新出道,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名人。这样的例子在日本不算少,而坊间也有许多指导民众更有效率的收纳方式,以及居家整理,杂货与家具商、甚至于百圆商店,也贩卖非常多收纳相关的商品,可见日本人有多醉心于收纳整理术。 收纳方式 那么,除了用感觉的方式去理解到底什么是需要留下的东西后,有没有实际的整理方法呢?总不能留下东西后又堆放着,任其杂乱无章? 其实我自己也是很喜欢收纳与整顿分类的人,总以为将东西收在柜子内就是完整收纳。但在看完麻里惠的书后发现,就如她所说,我们从小到大,似乎没人真正的将整理整顿与收纳当作一门学问去教学与运用,总是用「经验」下去进行教导,以至于最后依旧是杂乱无章,没有「心动」的感觉。 我很认同她提到的「只留下令你怦然心动的东西,剩下的,全部都毅然决然地丢掉」,看到丢掉的一大堆东西也可以检讨自己到底当初为什么会这样购物。理解自己真的想要的是什么也是另一种收获。 人生短短几个秋,毕竟谁不想在会令自己心动不已的事物围绕的环境下生活,你说是不是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