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支气管镜向肺部局部注入药物的十大原则

 庞英zprow311hg 2019-03-10

ROSE是迅速有效连通临床信息与微观信息的桥梁!


经支气管镜向肺部局部(经皮或经内科胸腔镜向胸腔)注入药物(以下简称局部注药)的十大原则

总纲:必须把患者的生命和安全放在首位,在此前提下应尽全力救治患者的疾病。

意义:

1 充分发挥抗生素作用,更有效地救治患者;

2 尽可能地规避系统(全身)不良反应,减少了药物治疗对患者的伤害;

3 极大地拓展了介入肺脏病学的应用领域。

1 局部注入药物优选应至少符合以下特点之一:

对脂溶性药物,部分可能经黏膜吸收,而两性霉素B等水溶性药物,经黏膜吸收应较少且缓慢;故应优选水溶性药物局部注入;

药物在病灶局部、肺泡衬液或支气管分泌物中浓度较低,局部药物浓度难以达到治疗要求;

药物经静脉全身应用不良反应较严重或患者不能耐受;

2 局部注入所选药物对支气管黏膜、肺泡及胸膜应较少刺激,患者可以耐受且较少引起气促、喘息、胸痛、气胸等不良反应;局部注入药物前,可于靶支气管或病灶局部注入1 mL 2%利多卡因原液(或其他适当剂量),保留,不吸引,目的是减少药液注入后的局部刺激;

3 无论脂溶性药物还是水溶性药物,都应精准注入在相应病灶部位,且病灶部位应至少符合下列情况之一:

局部结构性肺毁损如出现空洞;

局部实变、坏死较重;

其他可造成局部血运缺失或障碍的情况;

可影响药物经血运到达病灶部位,严重影响其发挥疗效的其他情况;

上述这些情况可延缓药物的局部吸收,从而使局部较长时间维持较高药物浓度,而非药物与病原、肿瘤细胞等的短暂接触;

4 局部注入药物预配溶液浓度只要不高于静脉输液袋中该药物的最高浓度,原则上讲将不会产生高于/多于静脉输液的系统(全身)及局部(呼吸道)不良反应;

5 经支气管镜向肺部局部药物注入时尽量将镜身嵌入卡严靶支气管或探入空洞性病灶其内,或将注射管(如奥林巴斯支气管镜专用注射管)深入靶支气管远端,甚至直接将注射管置于空洞性病灶其内;

6 经支气管镜向肺部局部注药后调整体位以保留药液于病灶部位,尽量不吸引;如保留不住全部,或患者将一部分药液咳嗽或引流至大气道也尽量不要吸引;如果过多药液咳嗽或引流至大气道,可于大气道内仅少量吸引药液,总的原则是尽量多的将药液保留于病灶部位;患者术后仍应较长时间保持相应体位,以尽量多的将药液保留于病灶部位;

7 经支气管镜向肺部局部注药操作时间较短,患者术后常常咳出较多痰液,如患者出现较重刺激性咳嗽,可临时给予孟鲁司特与其他镇咳药;一般不会出现呼吸内镜操作相关并发症,肺部局部注药的药物不良反应应与静脉输入并无不同且应少于静脉输入;如出现不良反应,应予及时正确处理;

8 局部注入药物可同时给予口服或静脉全身药物治疗相配合,全身治疗药物可与/或不与局部治疗药物相同,但都应针对敏感病原;如全身药物治疗不能达到治疗要求或全身治疗药物不与局部治疗药物相同,则局部注药治疗应达到治疗要求,应具有足够剂量和频度,频度由每周1次可至每日多次;

局部注入的药物剂量,应从当日口服或静脉全身药物剂量总量中扣除;

9 对局部注入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如发热、局部刺激、胸痛、过敏等应予足够重视并有相应预案,并应给予及时正确处理;对于可能发生的局部注入药物过快吸收导致的不良反应应给予考虑;

10 原则上讲,具有局部应用适应征(例如雾化吸入)的药物,只要剂量与药液浓度合适,均应本身具备局部注入的适应征;局部注入药物预配溶液浓度只要不高于静脉输液袋中该药物的最高浓度,且剂量与药液浓度合适,因为都是最终到达同一部位,考虑局部刺激与损伤后,其安全性应等同于静脉输液的系统(全身)及局部(呼吸道)不良反应,不应视为投药方式的较大改变,亦不应视为严重超药物说明书应用,前提是局部刺激与损伤不构成严重不良反应,必要时应经过专家委员会评议并在医政系统做相应备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