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遥思上巳节 感知三月三

 吴三元晒书台库 2019-03-10

吴三元

余习读《诗经》古籍,充斥于心的是“上巳节”的疯狂与气派;探访“高台”遗址,洋溢于脑的是“上巳节”的喜悦与欢畅;道闻“庙宇”喧哗,铭于心眼的是“三月三”的狂热与期盼。

“上巳节”与“三月三”是中华民族一个很古老、很古老的传统节日。

“上巳节”古老到何时?我认为应该建立在“干支”纪时、“二十四节气”纪事的基础之上。

中国古代先人很聪明,相传在黄帝时期,就出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组合而成的甲子、乙丑等60个花甲子干支,用来循环往复地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延续到今天,我在作田野考察的时候,每每遇到上了年纪的的老人们,不知出生年月,只知甲子时辰。真正的公元纪年是在西周“周昭共和”的公元前841年,中国历史才有了确切的纪年,一直延续到今天。

“上巳”就是季春月“撂秧下种”时的“第一个巳日”,即季春三月“首巳”或“元巳”日,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周礼·月令》中,有“孟春、仲春、季春”之月的表述。余查《1910年至2030年农历》,双“花甲子”即120年间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初一到三月十二之间。

现代考古发现,尧舜之都在“陶寺遗址”(今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陶寺遗址”考古发现了尧舜时代的“观象台”,基本上含合“二十四节气”。上巳节是在春分后的第12天到谷雨后的第6天之间的20天左右的时间里,其中,大多数年份是在清明节气里。

也就是说,“上巳节”可以追溯到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起源上。

 “三月三”古老在哪里?有史可查的是自三国魏晋时期,由“上巳节”演化而来,主要是为了方便的缘故,迄今有近二千年的历史。就如汉武帝时(公元前106年),为了方便农业生产,就把每年的立春确定为一年之始末。其前,按照阴阳学说,将每年的冬至确定为一年的始末。一年之中,此天昼最短而夜则最长,也就是阴最盛而阳最衰。

“上巳节”、“三月三”,是中华民族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传统节日。

祭祀高禖,祓禊沐浴。高禖(gāo méi),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水边而得名,管理婚姻及生育之神。祓禊(fú xì),洗濯去垢,消除不祥。史前的人类,认为生育是由图腾入居妇女体内的结果。进入父系社会之后,人们才明白了男女交媾是生育的原因。女者是生育的体现者,子女是由母亲孕育的。可是,并不是每个妇女都能正常生育,由于种种主客观的原因,有的妇女不孕育。人们通常认为女人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祈求解决女人的不育问题。久而久之,相沿成习,也就把祓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周礼·春官·女巫》曰:“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

临水浮卵,男欢女爱。在上巳节中,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称之为“临水浮卵”。后来又演化出有“临上水浮枣”和“曲水流觞”。至今尚存“三月三,吃鸡蛋”、“三月三,砍枣尖”等祈盼人丁兴旺的“上古遗风”。上巳节中最具实际意义、最具时代特征的风俗,就是:"男女会"。也就是上巳节,男男女女私会。对于男男女女来说,季春时节的上巳节就是一年一度的狂欢节。

祈福求子,五谷丰登。上巳节既是求偶节、求育节,是全民求福求子的宗教节日,是人们祈求五谷丰登的节日。

    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之说。“三月三”,是黄帝轩辕的诞生日,亦是王母娘娘的诞生日。这是人们祈福求子之所在,也是有山有庙之地香火鼎盛之所因。

上巳节一方面祈求人类繁衍兴盛,另一方面也祈求大地五谷丰登。清明节前后是“撂秧下种、百子落泥、犁耙水响”的时节,所以,就有祭土地神、五谷神、祭犁神等仪式活动。古代有些地方,在上巳节还进行一种弋射活动。即利用一种带丝线的箭射击飞雁,射中后即索丝而取雁。这种雁既是猎物,又是送礼的赠品。

“上巳节”、“三月三”,是中华民族一个很现实、很现实的传统节日。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物质创造、人类繁衍、精神需求依然是社会和人类发展基本的永恒的需要。传承“上巳节”、“三月三”这个与中华文明同源的传统历史文化节日的核心内涵,依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我们必须坚守的自然生态史观。要敬畏“天、地、山、川、风、雨、雷、电”,中华祖先创立的易经八卦就是与之相对应:乾—天;坤—地;艮—山;兑—川(泽);巽—风;坎—雨(水);震—雷;离—电(火)。

“源之生、脉之流、古人是今人、今人亦古人”,是我们必须尊从的人文历史史观。要“知缘、懂故、崇礼、爱仁、和谐、共生”。

这一天,开河之日,春浴之时。男男女女倾巢而出,手持兰草,洗涤身体,换上春服,男欢女爱。《诗经》说: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兰兮。(《诗经·郑风·溱洧》)”《论语》说:“暮春者,春服既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这一天,汉朝的刘歆说:“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西京杂记》)” 上巳是暮春踏青,重阳是暮秋辞青。

这一天,唐朝的杜甫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丽人行》)”

这一天,宋朝的刘克庄说:“修禊节,晋人风味终然别。终然别,当时宾主,至今清绝,等闲写就兰亭帖。岂知留与人闲说,人闲说,永和之岁,暮春之月(《忆秦娥?上巳》)”

这一天,安陆雷公张畈的女儿台、木子漳河的踢脚山、烟店冯庙的花台、巡店肖堰的晒书台上,安陆的先民们“祭祀、春浴、踏青、浴花草、煮花煎、吃花菜、饮花酒、跳花舞”,歌乐:“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国风·周南·汉广》)”尽情享受那个“一年一度的狂欢节”。

这一天,白兆山、槎山、八里庙等地,安陆的善男信女们手持香火,顶礼膜拜,祈求上苍送子送福、五谷丰登、平安吉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