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问题是一种不明确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或途径来达成既定目标的情境。 问题包含四种成分:目标、已有的知识经验、障碍、方式 85、问题解决的四个特征:(1)目的指向性 (2)认知操作性 (3)情境性 (4)经验性 86、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1)明确问题 (2)形成问题表征 (3)选择并运用正确的策略 (4)评价反思 87、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一)主观因素:(1)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 (2)认知结构 (3)动机强度 (4)智力水平 (5)定势 (6)功能固着 (二)客观因素:(1)问题本身的特点 (2)外界环境 88、问题解决的策略: (1)手段—目标分析法 (2)顺向推理 (3)反向推理 (4)爬山法 89、创造是指首先想出或做出前所未有的事情。 创造性的主要特征: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 90、问题解决与创造的关系: 问题解决和创造力的关系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且相互制约的。 二者联系:(1)创造力的发展要发问题解决为前提(2)问题解决过程中蕴含有创造力 二者区别:(1)定义不同 (2)特征不同 (3)不是所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创造力的参与 91、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92、迁移的种类:(1)正迁移和负迁移 (2)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3)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4)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 93、为迁移而教的一般建议: (1)改革和精选教材 (2)合理呈现教材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5)教授学习方法 94、动机是指引发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一定目标发展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和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达到一定的学业目标的一种内部动力。 95、学习动机的四个功能: (1)激活功能 (2)定向功能 (3)强化功能 (4)调节功能 96、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1)需要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状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2)动机的产生除了有机体的需要外,诱因的存在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3)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联系的 (4)动机是由需要与诱因共同组成的 97、学习动机的分类: (1)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 (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 (3)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 98、人的需要分为七种,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认识与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9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 言语劝说、情绪唤醒 100、学习动机理论:强化论、需要层次说(美国马斯洛)、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成败归因理论(美国韦纳) 101、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一)内部条件:(1)学生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2)成熟与年龄特点 (3)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 (4)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 (5)学生的焦虑程度 (二)外部条件:(1)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 (2)教师的榜样作用 102、学习动机的培养方法: (1)设置具体目标及到达目标的方法 (2)设置榜样 (3)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4)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5)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103、学习动机的激发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104、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测验:(狭义)指在心理与教育测量中使用的量具; (广义)对行为样本的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过程 评价是指从多种角度以多种方法去评估一个人的知识或能力 105、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一)促进教师的教学:(1)了解学生的起点行为 (2)作为改进教学的参考 (3)确保教学目标的达到 (4)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促进学生的学习:(1)诊断学习的作用 (2)帮助学习的作用 (三)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1)对教师的管理 (2)对管理工作的促进 106、测量与评价的主要类型: (一)按测量与评价的时机所作的分类: (1)形成性测量与评价 (2)总结性测量与评价 (二)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分类: (1)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 (2)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 (三)以测量与评价对被试行为表现的要求分类 (1)最佳行为测量与评价 (2)典型行为测量与评价 (四)以测量与评价本身的功能分类 (1)描述性、诊断性测量与评价 (2)成就、预测测验 (3)难度、速度测验 (五)按测量与评价的对象分类 (1)智力 (2)能力倾向 (3)成就 (4)人格 107、有效测评的必要条件: (一)效度 效度凭证的来源:(1)来自测验内容的证据(2)来自预测行为的证据 (3)来自内部结构的证据 (二)信度(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内部一致性系数) (三)辨别力(难度、区分度) 108、教师自编成就测验的步骤: (一)制订测验编制计划: (1)确定测验的目标(2)设计双向细目表(3)选定测验的题型 (二)编拟试题的一般原则 (三)试题与测验的审查 (四)测验的编辑 |
|
来自: 昵称62654068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