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画艺术】中国传世山水名画全集(19)

 率我真 2019-03-10
《江南春色图》 
《江南春色图》  

271 《江南春色图》 

明 文嘉 纸本设色 纵28厘米 横108厘米

    文嘉继承家学,画得其父一体,精山水,疏秀似倪云林而有肉,着色山水有幽淡之致。此图画柳堤亭桥,春水淡荡,游人熙攘。勾皴染色,饰小圆苔点,十分工丽。画上自题七言诗一首,末署“茂苑文嘉画并题”,下钤“文水”印,卷尾钤“文休承”印。首尾钤“樵香阁书画印”、“永安沈氏藏书画印”、“贰虚堂祖氏珍藏书画印”、“求是斋珍藏印”、“琴山审定”等鉴藏印。

 《武当南岭霁雪图》 

272 《武当南岭霁雪图》 

明 谢时臣 纸本设色 纵296厘米 横100厘米 青岛市博物馆藏

    谢时臣(1488—1567),号樗仙,吴(苏州)人。是沈周、文徵明以后的吴派名家。善山水,得石田意而有变化,笔势纵横,设色浅淡,人物点缀,极其潇洒。尤善画水,江河湖海,种种皆妙。此画描绘的是武当山南岭雪后的情景,为大章法淡着色的山水画。自识:“写乾坤名胜四景,景皆予曾亲览,历历在目者。”按其自识当为四幅,现仅见此幅作品。峰峦山石皆留白,天空用淡墨烘染,屋宇亭台均不见瓴,以示积雪之厚。栈道上,前呼后应的行旅,也极尽生动之致,于画面的活跃,增添色彩。

 《仿黄鹤山樵山水图》

273 《仿黄鹤山樵山水图》 

明 谢时臣 纸本墨笔 纵58.9厘米 横31.3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此画描绘的是高山峻岭的郁茂之景象。但见飞瀑百丈,落纸有声。笔法粗壮。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这幅作品取全景式构图,上方重峦叠嶂,奇峰突兀;中部云岚浮动,林木葱郁,画家着力描写了画面中部的数株大树,树干用笔苍劲,树叶点染结合,一派葱郁之景象。下部飞瀑倾泻,瀑布对面的山坡之上,用笔细劲。整幅作品巨嶂大轴,气势雄伟,笔致墨韵浑然天成。表现出了夏山飞瀑的气势和壮美。

 《溪山秋晚图》 

274 《溪山秋晚图》 

明 谢时臣 纸本墨笔 纵55厘米 横72.5l厘米 山东省博物馆藏

    谢时臣兼浙派和吴派画风,一生最爱画山水,他的作品构图新颖,笔墨潇洒,纵横自如,他注意吸收了吴派画家清新秀润的特点,力求克服有些浙派画家剑拔弩张与刻露的弊病,具有自己独特的面貌。这幅作品,从山麓到山巅,重岗复岭,松木葱郁,崖岩峭壁,中留空隙,显出了山势的高远,中段的横桥,为对山往返的道路。自天而挂的瀑布真正是“疑如银河落九天”,在画家的笔下显得非常有气势。

 《太行晴雪图》

275 《太行晴雪图》 

明 谢时臣 绢本设色 纵231厘米 横165.6厘米 青岛市博物馆藏

    谢时臣尤其善于画水,在表现瀑布上有上乘功力。之外,江河湖海,种种借妙。笔墨纵横自如,富有气势,介乎戴进和沈周之间。不过,谢时臣在刻画局部时,有时不够精微,缺少秀韵。他的传世作品多为水墨立轴,《太行时晴图》是一幅构图饱满的山水画作品。画中山石林立,树木苍翠,层崖排列有序,的确是谢时臣的传世佳作。

 《杜陵诗意图册》 

276 《杜陵诗意图册》 

明 谢时臣 绢本设色或墨笔 8开 纵22.3厘米 横18.6厘米 北京故官博物院藏

    杜陵即唐朝大诗人杜甫,此山水册各图无根据杜诗之意而作,诗画双绝,令人击节叹赏。引首有明文徵明隶书题四字图名。每开对幅有支恒荣楷书杜诗各一首。此图册构图均极尽巧思,繁复精整,层次多变。用笔苍劲古朴,墨色含蓄氤氲,点景人物选型古拙清雅,尺幅间亦能曲尽草木之态、诗情之妙,是谢氏山水的代表作。

 《仿卢鸿堂十景图》 

277 《仿卢鸿堂十景图》 

明 谢时臣 绢本墨笔 册页 每开23厘米 横36厘米 沈阳博物馆藏

    谢时臣喜欢画屏障大幅,有气概而不无丝理之病,这也是外兼戴进、吴伟两派所致。凡长卷巨幛,出笔纵横自如,颇具魄力,风格介于“吴派”和“浙派”之间。其人物近学吴伟,远宗李公麟,线条劲细潇洒。《仿卢鸿堂十景图》为谢氏临写古本卢鸿草堂十景册,画法奇古,笔墨简练而朴茂,每开以篆书和隶书题写景名,末页署款,左上题“草堂”,下钤“谢思忠氏”,左右钤“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等宝玺。

 《樵谷图》

278 《樵谷图》 

明 文伯仁 纸本设色 纵79.2厘米 横46.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文伯仁(1502—1575),字德承,号五峰山人,又号葆生,摄山老农,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侄子。山水、人物师王叔明,笔力清劲,岩峦郁茂。《樵谷图》描绘的是意境清幽的山水景色。画面上古松葱郁,枝干遒劲,生意昂然。溪水蜿蜒从山中而出,似闻淙淙水声。溪边有一院落茅舍,后山头草木回春,烟气苍茫。整幅作品富有山村生活气息。墨笔细润、松秀,构图自然,毫无矫造而得野趣。

 《万壑松风图》 

279 《万壑松风图》 

明 文伯仁 纸本设色 纵104.7厘米 横25.8厘米

    画面上松竹茅堂,上方山峦层叠,全仿王叔明笔法。此图描绘的是山川高远之景象,近景高树挺直,枝叶婆娑多姿。树荫蔽处是山间茅堂。皴法细密秀润。小径蜿蜒出没于山间,山松飒立,随风飘摇有声。远山层峦起伏,巍峨宏伟,山石之披麻皴圆润细腻 ,松树的点、线组合有致。整幅画面气势雄伟,万壑松风,一派郁然深秀的山川图景。

 《湘潭云暮图》 

280 《湘潭云暮图》 

明 文伯仁 纸本设色 纵143.5厘米 横36.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文伯仁的山水、人物师元代山水画四家之一王蒙。他的山水,纵逸婀娜,俊峭多姿,得意之作,往往写景稠密,布局繁复,路径迂回,皴用多家,能画得烟霭微茫,曲尽山林的幽致。此图描绘的是湘潭云暮之景,画家手法非常简洁,山峦用披麻皴柔和圆浑。树木的勾撇点染,笔力清新,墨色滋润,这与他平时常用的尖峭峻利的笔法稍异。全图画格清秀明润,与文徵明的风格相近。

 《溪仙馆图》 

281 《溪仙馆图》 

明 文伯仁 纸本设色 纵71厘米 横39厘米 广州美术馆藏

    观文伯仁的《溪仙馆图》,可以看出他确实已经参透王蒙的画法,但又具新意。总之,文伯仁是一个善于向前人学习的画家,其艺术功力深厚,山水画笔力清劲,岩峦郁茂。雄关高岭,道路两旁斜坡夹峙,成行的树木泛青,城背山峦高耸,写出行客登程跋行的情景。画家在这幅图中着意渲染金陵城仲春二月宜人的春色,草木葳蕤,柳色青青,从而传达出友人顾元祥“风烟迷故国,回首不胜情”的眷恋心绪。

 《竹亭对棋图》 

282 《竹亭对棋图》 

明 钱榖 纸本设色 纵62.1厘米 横32.3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本图题示:“小诗拙画问讯凤洲先生。经时不见王青州,养疴高卧林堂幽。竹寒松翠波渺渺,四檐天籁声飕飕。围棋招客赌胜负,劝酬交错挥金瓯。有时弄笔染缃素,句新调古人争收。城居六月如坐甑,思欲对面销烦忧。美人迢递不可即,东江目断沧波流。丙寅中秋四日,钱。”画家对于画中的松针、竹叶、细草都一一刻划交代,毫发不爽,但却细而不碎。具有很强的形式感染力,也使得画面的整体感更强。另外,茅亭中画有四个人物,着墨虽不多,但却情态各具。

《求志园图》  

283 《虎丘小景图》 

明 钱榖 纸本设色

    此画描绘的是苏州虎丘山前景物。凡千人石、剑池、双钓桶,上至虎丘寺塔,皆收入画幅之中。画家的题诗将此图诠释得更加意趣清晰:“碧山高处结清游,孤阁虚明景最幽,秋色横空彩霞乱,岚光含暝雨声稠。青林掩映高低树,白水微茫远近洲。一段胜情吟不就,暮钟催客上归舟。细雨霏霏浥暵尘,空林落木景凄 清。登高聊适烟霞兴,把酒都忘离乱情。绝壑泉枯销剑气,四山人静少游行。萧然禅榻忘归去,况对汤林竺道生。上巳风光属近丘,追陪高盖结春游。暖风淡荡摇歌扇,新水澄鲜泛彩舟。舞燕蹙花停复举,游丝罥树堕还留。佳辰胜赏怀良友,独抚雕阑抱隐忧。隆庆改元仲冬,钱榖为东州兄作虎丘小景并录旧游之诗于上。”

《求志园图》
《求志园图》
《求志园图》  

284 《求志园图》 

明 钱榖 纸本设色 纵30厘米 横190.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求志园,明代吴中书法家张凤翼的私家园林,张凤翼(1556~1636)字伯起,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图中描绘春末夏初的园林景色,院墙内外槐柏浓荫茂郁修竹错列。堂屋正厅庭中以竹篱为架,藤花攀缘其上,色彩绚烂,形成天然隔墙,二人正悠闲地在花墙旁对话。厢房中一人据书案而坐,似有所思。整个画面以鸟瞰式构图,繁密、疏落、井然有秩、相得益彰。笔墨细秀娴雅,设色明快清净,表现了一种温暖、恬适的园林美,从一个侧面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明代中期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场景。此图代表了钱谷因袭文派传统作小写意山水园林画的典型风格与面貌。

《溪山图》 

285 《溪山图》 

明 陆师道 纸本水墨

    画面前景是湖水岸柳,水上一艘小船正游,岸上茅亭绿柳;中景山峦伸延,山上山路盘旋,寺庙隐现,高山层层深远,远山高起,山下平水相连。整幅绘画意境高远,气势高孤。从前面的坡岸之树以及整幅作品的意境,可以看出画家的山水上追元朝倪瓒。陆师道是一个诗书画皆精的画家,其画文人气十足,此图自题:“石山如画绕竹栏,玉涧飞流拂面寒。欲叩无缘避烦暑,卧游惟向画中看。师道写。”《溪山图》比较明显的体现了画家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力。

《乔柯翠林图》 

286 《乔柯翠林图》 

明 陆师道 绢本设色 纵174.8厘米 横98.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陆师道(1517—?)字子传,号元洲,更号五湖,长洲(今苏州)人。嘉靖进士。官至尚宝少卿。师事文徵明,诗、文、书、画所谓文氏四绝,并能传之。山水淡远类倪云林,精丽者不减赵孟頫。尤工小楷、古篆,全得麻姑坛法,而以色彩傅之,遂为一时书家冠。《乔柯翠林图》是一幅传统的文人题材的山水画作品,画中山势兀立,树木葱茏苍翠,枝干虬劲,文人雅士赋诗观瀑,好不悠闲自得。

《秋溪放艇图》

287 《秋溪放艇图》 

明 蒋嵩 绢本水墨

    此画描绘的是危岩欹树,下临溪水,溪中一舟,有一人独坐读书,舟尾一人摇橹。上方远山群雁,下方是巨石和水草。在表现方法上,比较粗健,用简练概括的手法表现远近溪山 ,轻舟横渡旷野之景。全图布势爽朗,在画法上受吴伟水墨协议一派的影响,并上承南宋马远、夏圭“院体”的传统,笔墨有所放纵,形成了自己的面貌。主要特点是山石用大斧劈皴染,勾斫皴擦多以方笔,干湿并用,泼墨、破墨兼而有之,劲健粗放,墨气淋漓。 整幅作品富有节奏感,近处的山石和小舟的浓重笔墨和远处的一抹淡化之景相互映衬,形成了远近之势的鲜明对比。

《中国传世名画全集》把中国五千年的艺术精品佳作都收入其中,逼真、真实地展现了名家名作,将其收藏,观摹学习、卧游赏玩,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提高品位与素质。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显示出其鉴赏价值、史料价值、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及收藏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