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人而异 「春捂」有道

 李涣 2019-03-10

春冬季节转换之时,虽然气温总体趋势向上,不过免不了忽冷忽暖——这厢“暖湿气流”让气温抬一抬,那厢“冷空气”又让气温降一降。

这个时候如果过早就脱去了冬衣,难免风寒就会瞬间将你“击倒”,所以换衣要遵循“递减”。俗话说:“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样的民间传统习惯能保持至今并不是没有它的道理。

那“春捂”何时才能终结?有没有一个标准?

看“冷空气”的脸色。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心肌梗塞、中风等。因此,在冷空气到来就是要“捂一捂”的信号了。

临界温度在15℃。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的人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

温差8℃“闪警报”。春天的气温变化无常,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日夜温差大于8℃时是“捂”的信号。

屏住1-2周。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升后,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

春捂需要捂对位

冬春交替之时,人体皮肤逐渐苏醒,汗毛孔闭锁程度相应降低,故春风能长驱直入肌体内部,人就可能感冒或并发其他疾病。再加上春天的天气不稳定,过早脱去冬衣或穿得太少,也很容易着凉感冒。

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因而主张“下厚上薄”。

尤其是女性,如果过早换裙装而着凉患病的人很多,其祸根皆因“冷落”了下半身,而引发季节病或旧病复发,尤其是妇科,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病患者明显增多。下腹胀痛、月经不调、甚至关节炎等症状大有人在,这都是要“风度”不要“温度”而造成的恶果。所以,为了您的健康,从肚脐开始,腰肾位置及以下都要做好保暖措施。

春火要防捂要有度

春季人体肝气当令,冬天蓄积体内的阳气随着春暖转为向上外发,若藏阳气过多,会化成热邪外攻,诱发鼻腔、牙龈等出血,以及头痛晕眩等疾患。若平素肝阳过盛的人,此时还会引发春火,患上热感冒、咳嗽、哮喘等,所以春天在防寒的同时,也要抑制春火。

中医认为,防病如御敌。春捂只是被动防御。要想防疾健身,还必须从春天开始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同时,饮食上要注意调养肝气去春火,应该多吃甘淡食物,如黑米、豆类及其制品等,蔬菜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除了春捂有度与药食调理外,还需调养精神,制怒养肝,以防春火萌动。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上海预警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