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能我们孝顺父母的方式错了!

 琢磨君专栏 2020-07-07

2014年,歌曲《时间都去哪了》火遍大江南北,原唱王铮亮甚至登上了当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舞台。这首歌曲表现出的朴实细腻感情,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同时以引发了大家对于“亲情、父母、童年”这三者的讨论和反思。

现代社会,很多年轻人在外打拼,却常常忽略了对家中年迈的老母亲、老父亲的关怀。那么,我们是不是该多花点时间陪陪父母、关心父母呢,毕竟敬孝道是“时间不等人”!

然而,我们又该如何敬孝道呢?难道只是突然想起了父母,然后给他们在网上买些东西吗?或者说是让他们吃好喝好就完了吗?其实,聪明的古人早就将如何“尽孝”这个问题想明白了,而且还以文字形式传承了下来!

比如,《论语-为政篇》里面记载了孔子和弟子谈“孝”的2段对话: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子夏又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尽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始终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来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所以,在孔子看来,真正的尽孝是要对父母心存敬畏和感恩,而且时刻对父母和颜悦色,不对他们发脾气,而不是给父母吃好喝好那么简单!

请输入图片描述

琢磨君最近研读《曾国藩家书》时,读到了曾国藩在道光二十八年五月初十写个诸位弟弟的家书,这封家书最后一段文字颇为耐人寻味,说道:

澄弟亦须常看《五种遗规》及《呻吟语》。来书想发财捐官云云,犹是浮躁习气。洗尽浮华,朴实谙练,上承祖父,下型子弟,吾于澄弟实有厚望焉!

意思就说:澄弟(曾国潢)也须常看《五种遗规》和《呻吟语》。你写信说想发财捐官等事情,都显示出你身上有浮躁的习气。你应该把浮华的习气洗干净,朴实干练,上可继承祖风,下可为子弟做模范,我对你寄予厚望啊!

请输入图片描述

琢磨君对《五种遗规》略知一二,知道它分为:《养正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主要是教人修身、养性、治家、为官、处世、教育等等。曾国藩让四弟曾国潢多看看别人家好家规,继而学习树立自己曾家的家规,这也很好理解。但是我很纳闷:为什么曾国藩还让弟弟多读读明代晚期著名学者吕坤的《呻吟语》呢?

于是我带着疑问查看《呻吟语》,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突然明白了曾国藩的用意。

这句话便是:

“人子之事亲也,事心为上,事身次之,最下事身而不恤其心,又其下事之以文而不恤其身。”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子女侍奉父母,重要的是关怀父母的心意,其次是照料父母的身体。最不好的是虽然照料父母的身体但并不体谅其心意,更坏的是只讲空话而没有照料父母的行为。

请输入图片描述

原来,曾国藩让四弟读这两本书的用意是:第一,曾家马上兴旺发达了,要慢慢学着树立规矩;第二,我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你作为家里次子,要帮我好好孝顺父母,而孝顺父母的标准就是关怀父母的心意、顺从父母的意思。

看到这里,我们在联系一下孔子所说的“对父母和颜悦色”,基本上可以总结归纳出真正的孝顺之道了,即:控制好自身脾气,对父母和颜悦色,又能顺着父母心意,让他们开心顺畅。

请输入图片描述

但很可惜,现在很多年轻人孝顺父母的方式大多是物质上面的给予,而少了精神层面的孝顺,所以这种孝顺的质量其实不高。

试想一下:父母心里高兴,情绪就会畅快,食欲也会增加,营养也更好,血气能通和,就不会抑郁,身体自然健康少生病。子女如此这般尽孝,父母怎么会不长寿呢?所以说,使父母欢喜,是侍奉他们的第一秘诀,正如曾国藩所说:“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请输入图片描述

真理是相通,《菜根谭》中也谈到了如何尽孝:“家庭有个真佛,日用有种真道,人能诚心和气,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间形骸两释,意气交流,胜于调息观心万倍矣。”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真正的佛就在家中(即父母),真道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的待人处世之中,如果我们平日里能够真诚和气,和颜悦色、言语委婉地对待家人,使父母兄弟之间没有隔阂,亲情交流融洽。这样积累的福德胜过于坐禅调息观心万倍!由此可见,真正的尽孝就是让父母顺心、兄弟和睦,家和万事兴!

请输入图片描述

最后,我们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给父母买了昂贵的东西,父母还不觉得你孝顺呢?可能我们孝顺父母的方式错了!因为我们只晓得在物质上面孝敬父母,而没有从根源上顺着父母的心意,让父母真正的欢心。孝顺,顾名思义,就是让顺着父母意思。我们只有真正领悟透了“孝顺”的本义,然后身体力行地做了,我们才算是真正的尽到了孝道!

END

今日话题:

您是以何种方式孝敬父母呢?

欢迎大家留言互动,发表您的看法,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