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通译 昨晚的雨势虽小但是劲风却吹个不停,我酣睡了一夜仍旧感到还有些醉意未消。尝试着问了一下侍女外面情况如何,侍女却告诉我外面的海棠花还是如往常一样。知道么,知道么,这个季节应该是绿叶繁盛而红花凋零啊。 词的一二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自古以来争议颇大,有人说此二句不符合逻辑,既然作者已经是“浓睡”又如何得知“雨疏风骤”呢?其实这两句并不能以事实生活中的眼光去看待,因为作者的本意并不在字面上,而是要表达惜花之情,自古以来我们可以看到与惜花有关的诗词,基本上都言及风雨。这里“雨疏风骤”实则是交代了此时的季节为暮春时节,风势大而雨势小,而“不消残酒”则是表现了作者此时的慵懒之态。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则是细腻精确地表现了此时作者与侍女二人的心理状态,作者虽然是“不消残酒”但睡醒第一件事就是问起侍女外面的情况,而“试问”更是表现出作者想知道外面是否花落但是又不愿亲眼目睹落花的心态。“却道”则是表现出侍女淡漠疏然的心态,作者知道外面的花儿是不可能经受住这一夜的风雨的,而侍女却说海棠花一如往常没有变化,鲜明的对比出主仆二人的心态,作者是感叹春日的逝去,而侍女却对此毫无感觉。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像是作者对侍女的诘问,又像是自言自语,其实是生动的表现了此时作者的心理状态,明知道春日是必然会消逝的,却又不想去接受花儿凋落的事实,而“绿肥红瘦”更是全篇的点睛之笔,世所被人称道,宋代的陈郁在《藏一话腴》中称赞道:“李易安工造语,故《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而明代蒋一葵的《尧山堂外纪》更是形容“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赞,未有能道之者”。 在作这首词时,李清照只有16岁,以少女之口,成千古之作,不愧为“千古第一才女”,而且在我看来更是“千古第一奇女”。想想我们的16岁,哪怕有着学霸的光环,可能也不及李易安的十之一二,实在是让人敬佩不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