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观堂书论/印语

 jishiaimin 2019-03-11

与古为徒

胡伦光书法篆刻展

2019年3月23日15:00

宁波天一阁博物馆

二观堂书论/印语

二观堂书论/印语

●祀三公山碑用笔当在篆隶之间,写时当注意! (2015年10月26日)

二观堂书论/印语

‍展览作品

祀三公山碑集联

受雨石肤响 流云山气灵

21×99厘米

●写字要多摸索,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的东西方是正道!写字时注意息心靜气,方能使笔下再现古人精神! (2015年11月29日)

二观堂书论/印语

展览作品

简牍

临秦简

‍64×27厘米

●学书先刚尚可,先柔则易纤弱,大忌也。而柔是棉里藏针,在于笔尖有力,故刚而能柔最上品。南朝之书精妙者莫不如是。近人徐生翁书法始以刚出,晚年化为绕指柔,即臻化境,遂为一代高手。此理特非浅识所能知耳。 (2016年8月27日)

二观堂书论/印语

‍展览作品

金文

爱画有情常拜石,学书无日不临池

28×122厘米

●写碑要注意线条中实,不得力怯。用笔要肯定、果断,八面出锋时不能有丝毫犹豫,否则会使字形出现臃肿之像 (2016年9月6日)

二观堂书论/印语

展览作品

楷书

龙门造像记一品

57×100厘米

●学草书先通草法,《书谱》字数较多且草法规范。另外,《急就章》、《月仪》等章草亦可作为入门蹊径,但不可引为书写的准绳。传孙过庭《景福殿赋》也可作参考用。从章草入门草法易得古法,《简牍》墨迹可多看多临摹。 (2016年9月13日)

二观堂书论/印语

展览作品

草书

临古

39×23厘米

●併刀法前人印中常见之,缶翁老,白石山翁及师曾、瘦铁皆为个中高手,尤以瘦铁白文併刀为极致,可参悟领略其妙处时时习之而化为自法。 (2016年2月13日)

二观堂书论/印语

展览作品

篆刻

别峰相见

3×3厘米

●急就章用刀忌锋太刻露,近人学白石印即犯此病。观白石印可知其下刀先作斜切后再直冲,故中露实含蓄! (2016年3月1日)

二观堂书论/印语

展览作品

篆刻

无隐书屋

4×4厘米

●边款在笔與笔之间的相连接处,用刀要重刀断意连。凡此种种,刀刀生发以此类推。 (2016年3月6日)

二观堂书论/印语

展览作品

篆刻

南国书城

5×5厘米

●刻将军印要胆,驰骋疆场自当纵横其间而傲视群雄,否则失却这类印最奇肆的特点。因此,刻將軍印要以奇为表相,正为内质。故大胆落刀尤为重要,切不可斤斤于小计而失全印之气势!汉铸官印则反之,以正为表相,奇寓其中。而此奇思正是破正板滯之良策,不可不知! (2016年3月14日)

二观堂书论/印语

展览作品

篆刻

讨难将军

3×3厘米

●刻印当“功夫在字外”。近时印家以纵肆怪诞为优,惜无曲折耳。故知印虽小技,乃文章道德之华腴。无学问者就令日日摹印,寝馈秦汉,于印终无当也。况时人离传统渐行渐远乎? (2016年8月3日)

二观堂书论/印语

展览作品

篆刻

知音自有松风和

4.5×4.5厘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