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状腺手术后,要做哪些检查?

 charlie7u4249h 2019-03-11

经常能看到下面这个甲状腺癌术后随访表在网上传播,说是上海肿瘤医院的专家制订的。讲真,现在都二十一世纪了,怎么还有这种搞笑的东西。如果真按这个列表随访,恐怕很多甲癌病人都要吃不必要的辐射,也有很多病人会被耽误了治疗。

每个甲状腺癌病人的病情是不同的,所以随访的项目也是不同的。但是请记住,99%的甲癌病人的疾病发展趋势是可以被准确预测的,所以该做哪些复查也是明确的。我们今天就用案例来谈谈术后该进行怎样的随访。

病人一

35岁,女性,乳头状癌,经典型,肿瘤最大径1.2厘米,单发,无明显腺外侵犯,中央区淋转1/6,术后吃药Tg=0.1, 如何随访?

推荐的随访方式是:颈部彩超1年/次,甲功 Tg TgAb6月/次, 见医生1年/次,TSH目标范围0.5-2.0。

这是一个低危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无论是从病理还是术后指标。从随访的角度,她不需要除彩超之外的影像学检查,比如颈胸部CT,碘扫的,PETCT, 因为这些检查可能只能给她带来辐射或者找出和甲状腺癌无关的发现。同时,随访的频率也不需要太高,过高的随访频率可能只会造成病人的焦虑和浪费医疗资源。

病人二

25岁,男性,乳头状癌,经典型,肿瘤最大径1.4厘米,多发,无明显腺外侵犯,中央区淋转8/12,左侧颈淋转3/27,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0.9厘米,碘治疗100豪居碘扫无病灶吸碘,碘后吃药Tg=0.4, 如何随访?

推荐的随访方式是:颈部彩超6月/次,甲功 Tg TgAb3-6月/次,胸部CT3-5年/次,见医生6月-1年/次,TSH目标范围0.1-0.5。

这是一个中危的甲状腺癌,意味着以后可能还会在淋巴结中发现病灶,但是远处转移的风险非常小。随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彩超,因为彩超能更好发现淋巴结中的转移灶。一般情况下不需要随访胸部CT,当然也可以根据血液指标的变化3-5年做一次胸部CT检查。颈部增强CT只在多次手术前考虑。小剂量碘扫复查的意义比较小,因为第一次大剂量治疗淋巴结都没有摄碘,可能不是摄碘病灶。

病人三

52岁,男性,乳头状癌,高细胞亚型,肿瘤最大径4.3厘米,单发,肿瘤肉眼侵犯喉返神经,中央区淋转12/12,左侧颈淋转移14/38,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2厘米,碘治疗175豪居无病灶吸收,碘后吃药Tg=38, 如何随访?

推荐的随访方式是:颈部彩超6月/次,甲功 Tg TgAb3月/次,胸部CT6月-1年/次,见医生3-6月/次,TSH目标范围小于0.1。如果病灶发展比较快则可能还需要使用PETCT和脑部MRI。

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危病人,肿瘤很有可能已经发展到了颈部之外,而且不摄取碘。对于这类病人,手术和碘治疗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除了使用彩超随访颈部潜在病灶之外,还需要胸部CT随访肺部的潜在病灶。如果发现病灶和血液肿瘤指标显著进展,则需要PETCT检测肺部以外的潜在远处转移灶。当然PETCT也有脑部这个盲区,脑部MRI在肿瘤快速进展的情况下也需要加入随访。

病人四

38岁,女性,髓样癌,肿瘤最大径3.2厘米,单发,显微镜下腺外侵犯,中央区淋转14/16,左侧颈淋转2/24,右侧颈14/38,术后降钙素1200, CEA34,如何随访?

推荐的随访方式是:颈部彩超6月/次,甲功 降钙素 CEA3月/次,颈部胸部腹部CT6月-2年/次,见医生3-6月/次,TSH正常范围即可。

她是比较小众的髓样癌,当髓样癌的病人出现一定程度的颈部转移的时候,术后的降钙素检测不到的概率非常小,很多时候微小病灶已经不在颈部。髓样癌和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移途径不太相同,会转移到纵隔淋巴结和肝脏这些甲乳癌不常转移的位置。所以取决于降钙素的水平和增长速度,需要定期的随访颈胸腹部增强CT。

甲状腺公众号: 温哥华小文青

去教育,让患者自己了解我们的疾病

去参与,让其余患者学习我们的经验

去交流,让社会大众了解我们的需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